我一直相信,大道至简,凡是显得高深莫测或者玄乎其玄的,大概率都是糊弄人的。就像很多朋友圈里的“养生文章”,每一篇看起来都像是葵花宝典,貌似暗藏玄机,实则所述非实,有的还彼此矛盾,搞得自己也不知道该信谁了。
前不久听了北京协和医学博士张遇升的在线健康课,道理简单明了,也很实用,我把其中的干货分享出来,希望能让你从铺天盖地的朋友圈“养身文章”里突围出来,拥抱健康生活。
尘世美好,时日有限,我们总得让自己多活一点,才能体会这个世界更多的精彩。这次健康课的主题就是:怎样健康活过100岁(主要针对老年人,但其实对每个人都有用)。
长寿是由什么决定的?
现代研究的答案是:人的寿命大概有25%是由基因决定的,75%是由日常生活方式决定的。
既然75%都是由日常生活方式决定的,那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有助于长寿?张遇升总结了四句话:天天要活动,饮食有节制,日日有盼头,生活不孤单。
这四句话是人类长寿的四大基石,前两句说的是生活习惯,后两句说的是心理健康。这个结论来源于一个研究,被称作“蓝色区域研究”。简单来说,研究人员先找出了地球上最长寿的五个区域(被称作蓝色区域),然后对比这些不同区域的长寿老人(他们的地理环境、人群种族、宗教信仰以及生产方式都不同。),最后得出了上面四个他们共同的特征。哈佛大学的教授汤姆·珀尔斯还做了一个估计,如果这四点都能做到,平均可以延长8年的寿命。
1.天天要活动
是活动,不是运动。这个活动是指生活中每天能自然参与的、不需要专门的设施和场地的事。比如走路、上楼梯、做家务等。每天在生活中可以争取更多活动的机会。
推荐的活动方式:瑜伽、太极拳。
2.饮食有节制
为什么饮食要有节制?
第一:过剩的营养堆积在身体里容易出现慢性病。
高血压就是盐吃多了,高血脂就是摄入的油脂过多,高血糖就是糖太多了(米、面、红薯、山药等淀粉类食物会在胃里变成糖)。
第二:人体为了消化过多的食物会产生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会攻击人体细胞产生病变,甚至是癌变。
如何做到饮食有节制?
有节制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饮食的数量,一个是饮食的种类。要做到数量上有控制,种类上有选择。
1)对于减少饮食数量,有两个小习惯值得养成:
每餐之前默念两遍“吃饭只吃八分饱”(时刻提醒)。
家里常备体重秤,每天坚持称重,能帮助控制饮食和体重(实时反馈)。
2)饮食种类以蔬菜和豆类为主。
不要就着菜吃一大碗米饭或馒头,而应该主要吃新鲜的蔬菜和豆类,再适当吃点主食和肉。
蔬菜和豆类营养富丰,热量低,不容易长肉,而且含的纤维素非常多,吃了以后不容易饿。每餐可以先吃蔬菜,可以降低饥饿感和对主食的兴趣。另外,口味上不能太甜或者太咸。
张遇升总结了一个好记的饮食要诀:蔬菜豆为主,蛋白主食辅,每餐八分饱,不甜不咸好。
3.日日有盼头
有目标感的人寿命更长
有盼头就是有目标感,有目标感的人做事更积极主动,会主动处理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不容易放弃,所以寿命也更长。
找到生活盼头的方法
1)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事写下来,每天看看。
2)把以前的爱好捡起来。
3)尝试学习新的技能或语言。
4.生活不孤单
孤独感不只是一种感受,而且对身体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杨百翰大学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孤独感的危害相当于酗酒或者每天吸15支香烟。孤独的人,血压也比常人高出不少。
怎样才能做到不孤单?
第一,要参与主动的娱乐,而不是被动的娱乐。
主动的娱乐是指可以全身心参与、首脑并用,还能和别人互动的活动。比如,跳广场舞、卡拉OK等。
被动的娱乐就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需要主动反馈的过程。比如看电视、网上看视频等。
第二,要走出房间,多去外面跟别人沟通交流,保持好奇心,多学多问。
第三,养宠物也可以排解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