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绿骏马
日更一文有条原则:输出当天最触动内心的故事,最重要的事件,最新的理念道理。这是自己的约定,如果每天重复毫无新意,怎么办?有这个可能,相信只要用心就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有些事对我是新鲜有趣的,也许对你可能无趣,不值得花去时间。日更文字,不愿浪费你一分一秒,因此,尽力输出鲜活的文字,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高度。如果这些都没有,起码做到有态度。态度真诚,力求不挥霍你宝贵的时间和生命。
更文200多篇,在不断输出中逼自己读书,学习,感悟。一旦入了这个道,想跳出来并不容易,坚持输出不间断因为有你热情的回馈。想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是否会半途而废。放弃总是容易的,但这个时代是终身学习时代,放弃学习等于放弃成长。一次次输出,迫使自己去读书,买书,如饥似渴汲取人类思想的营养,让头脑不会变得枯竭。
看书的初衷,抱着缺什么补什么的想法。读《写出吾心》,没有逐字逐句阅读,一开始就在书中寻找作者写作心法,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找到第一个方法是“开闸放水”,确定一个主题,从此出发向泄洪一般将内心的想法一泻千里,不掩饰,不修改,充分表达,成文。那个如获至宝的清晨,一刻没有停笔,文字一气呵成,内心获得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作者写作方法还有很多,而我从这本书里收获了一条,不停笔,不修改,一直写。
让文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开始不断阅读。书读的很慢,有时一周读不了一本,期间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或事件会穿插在更新的文字里。
有战友留言,问关于人活着的意义?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可问题并没有说清楚。回答的很苍白,因为自己也未真正找到生活的意义,自然无法说。有网友留言,建议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再试着回答。看到维克多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身心受到的摧残与苦难,明白一个人什么苦都吃得下,什么罪都受得了,只是心中一定要有活下去的目标和意义。有的人没有找到精神世界的强大支柱,自杀在被释放的前夜。维克多目睹了这一切,明白微小的意义对人有多重要,于是写下这本书。
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从一个领域穿越另一个领域,发现驱动自己向下探求和延伸的是对未知的好奇。每本书都有一个主角,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看着看着会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体悟自己如果是他,结局如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研究型教授学者,致力于解决人们当前的现实问题。他通过大量实验案例科学归纳总结,给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读后耳目一新。无意中发现,有大量的作品来自国外科学的研究,中国前沿学者在第一时间翻译出版。这些书籍极大的激发了年轻人的阅读热情,一本《穷查理宝典》更是奉为商业经典。
曾经错误认为,自己一不经商,二不炒股,那些商业书籍与自己关系不大,可忽略。当看到刻意练习观点后,恍然大悟。商业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在这个领域战斗的人类,活下来的一定是精英。他们学习研究的生存之道必然产生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思想,否则只有去死。要想活下去,必须战胜更多人类聪明的大脑。
查理·芒格93岁还在从事商业活动,头脑清晰,思维缜密,对记者的提问对答如流。他与巴菲特建立的商业帝国无人可比。背后是什么支撑他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答案是书籍。芒格被称为“长了两条腿的书”,他涉猎书籍领域之广,数量之多,难以想象。他将这些领域学到的精华上升为一个个理论模型,在遇到商业难题时,用近百个模型解决现实课题。
如果人们手里拿着一个榔头,那么看什么都是个钉子。因为手里只有榔头,所以只能用这个工具去敲击现实中如钉子般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长成钉子的模样,有的完全是另一个东西(也许是个花瓶),依然用榔头解决就行不通。因此,要拥有更多模型,更多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读书的关键一环就是要确立个人思维模型,没有高手指路,这些自己无法感知到。有人学习是接受信息,有人学习是打磨自己的思维工具,两厢对比,胜出的一定是后者。
读书让我们不落后于这个时代,持续学习让我们找到认知的落差。走在学习路上,遇见牛人高人,在与他们思想碰撞中,不断修正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型和学习的方向,这是日更文字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
读书让人隔空遇见那些牛人,与他们在书中对话,交谈,时间越长越能看清那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