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更愿意抛掉盈利的股票,持有亏损的股票?
在行为金融学中,这种行为称谓处置效应,意思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的时候更倾向于卖出赚钱的股票,持有亏损的股票。
很多人就是中了这种咒语经常被“套牢”,难以止损。
实例来说,我买了一个股价10元的股票。如果升到12元,我会倾向于卖掉。但如果跌倒8元,我反而不会卖掉,会继续持有。同样是2元的变动却有不一样的行动。
一般人都是损失厌恶的,意味着我们亏掉2元的痛苦往往大于赚取2元的快乐,所以我们宁愿持有亏损的股票等他回升,实际来说,这是一种很不理性的行为,但这也是人类的天性。这种情况就像“死猪不怕开水烫”,“贪了小便宜,亏大本”。
对于为什么人类会有这种天性?我这样解释,以前古代的人打猎会面对多一只猎物和少一只猎物,对于古时候来说多一只猎物能够让我们吃的更饱,但少了一只猎物可能会让我们面临饿死的危机。所以对于少一只猎物的痛苦往往大于多一只猎物的快乐。
美国行为金融学家奥登研究了10000个人,发现大部分人都会这种行为,当股票价格高于买入价时,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希望锁定收益;而当股票价格低于买入价时,投资者就会转变为风险喜好者,不愿意认识到自己的亏损,进而拒绝实现亏损。
当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既有盈利股票又有亏损股票时,投资者倾向于较早卖出盈利股票,而将亏损股票保留在投资组合中,回避实现损失,
相信大部分炒股的人都体会过,抛掉盈利的股票都一直疯涨,至今为止没有再跌回原本的价位。
我自己曾经也试过很多次过早结束盈利而股价不断的攀升,为什么股票一般来说会不断的攀升?
首先我排除掉炒作的因素让股价攀升,股价长期来说上涨的原因是因为一家股票基本面业绩良好,大家都看好他的前景所以才会不断上涨,唯一能够让一只业绩前景优秀股票停止上涨的原因就是整个市场都不好,出于熊市状况,这才会导致他下降,但就算遇到这种情况最终也一定会回归。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懂得判断一家公司业绩好坏的重要性。当一家公司业绩没有变化,但因为整个市场下跌,把好的公司股价也带动着下跌,这个时候就是买进好的公司的时候。所以有时候就算我们明明运气好持有了一个好的公司,价格上涨了不少,然后结束盈利,这是很不值得的。
相反,持续价格下跌的股票,如果是因为基本面变差的话,只会越跌越多,难以反弹。
我们抛售股票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基本面变差,二是股价攀升的过高了。否则“永远”持有。
我们要记住一点“让盈利飞奔,止住亏损”才是正确的操作方法。当然没有人是可以做到完全理性的,我们只能尽可能提醒自己在股市上要摆脱这种人类的天性,或者指定一些规则,例如有些人就会设定也设定止损位,无论如何就只跌超过10%一定要抛售,无条件执行。这些规则都可以帮助我们抗衡人类的天性。
就像人类的天性都是懒的一样,我就为了对抗自己的天性,每天有固定的任务必须遵守去做。
我给自己安排每天必须做的任务大概是这样的
早上的任务:
看最少两个番茄钟的教科书
一个番茄钟的口音纠正课程
中午的任务:
写大概一小时的公众号
一个番茄钟的kindle阅读
一个番茄钟的英语歌
晚上的任务:
健身45分钟(包括热身和拉筋)
沪江一个听力练习
背10个单词
其余的时间就是早上或者中午上课,
课不太多,一般都要自己自学。
一个番茄钟=25分钟
我喜欢用两个app去算我的学习时间:Brain focus和forest。
最近还用了印象笔记去对我完成的项目打钩,一般做完每天必做项目,我会接着做待做项目:
我的任务都是一项项加上去的,例如一开始其实我只有一项任务:每天最少健身半小时。终于坚持到了21天,因为之前听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所以就试一下。成功之后,还给自己奖励了一个哑铃....
健身任务达成了,我就加多了一个任务学习英文,然后这三个月以来安排的任务就变成上面那样了。
这样“无趣”的节奏坚持大概有三个月的了把,感觉如何?非常棒!
首先,以前我总会有一种无所事事的感觉,上课回来不想看书会觉得非常无聊。只能跑去看看动漫消磨时间。
在初中的时候总是高度专注着一项任务:打游戏。简直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要打就打到最好。
但自从有了这些安排之后,我连看动漫的时间都没有了!!心理是打算做完这些任务之后就奖励自己看动漫,
结果这些任务越做越上瘾,越做越有满足感。反而一点都不想看动漫了。
健身,发现自己壮了。
交流,发现流畅了。
脑子,发现灵活了。
超有满足感,还去看什么动漫?
健身后给我的身心满足感远远大于动漫。最重要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同时还不会很痛苦,前一个月当然不习惯,当养成习惯之后就没什么了。
以前的我非常期待周末的到来,因为可以彻底放松自我,
有了这些任务之后,从此再也没有周末,因为上课我也要做这些安排的任务,不上课一样也要做满满的任务,毫无区别。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星期一的到来,心情落差很大。
总之暂时的体验来说是超爽的。
能坚持多久?
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