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20第五期水源活动的主题是未来与探索,周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确了什么是项目学习,朱老师的分享让我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铁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行动力。
周老师首先分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博士和农民工的故事,另外一个是学生盖遮阳棚的故事。俩个故事对我的触动都非常大,关于博士和农民工的故事,我听到过好几个,大体都是讽刺博士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读书读多了,反而脱离生活实际变傻了。但是周老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在不同的场景下,每件事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意义。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下,农民工的做法才是可行的,而真正的实际应用中,博士的做法才是真正需要的。所以说,一个人的思维受限真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情。另外,一个关于老师引导学生盖遮阳棚的故事,我一直觉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情,这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在周老师的讲解下,我才意识到项目学习根本就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老师的引导过程当中,学生没有享受到探索,没有试错的过程,没有真正培养孩子的心智,所以这并不是项目学习。
坦白说之前自己对项目学习一直不清晰,项目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新名词,而如何实践自己一点头绪都没有。以下五种之前都我以为是项目学习,结果都是误区!
通过周老师的讲解,我已经明确的意识到项目学习不需要具体的目标,需要注重学生的心智成长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去实践,老师和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探索,一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朱老师,分享的信息技术教育是真正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在他们做的项目里面有明确的问题提出依据,有非常明确的研究内容,各个环节都非常的完善。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研究内容里面,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之前自己一直思考什么样的主题才能做成项目呢,一直以为生活当中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不可以转化为项目主题,因为那太简单了,太不够高大尚了。通过朱老师的分享真正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从生活中来的项目才是真正的项目,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朱老师展示的技能手册体系建构让我大开眼界。
小学生可以从信息技术中学到绘图,思维导图,视频制作,机器人,美篇等一系列的技能。如果真正在小学里面应用起来,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学习的喜悦,热爱读书!
铁老师详细讲解了核心素养下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对劳动了解的这么深入,让我真的很佩服!之前小组讨论要做什么项目的时候,铁老师建议做劳动方面的内容,然后她快速地查阅了各方面的资料。不停的探索思考,是一个真正的行动派!铁老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劳动无处不在。
平时在学校里面,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们都不热爱劳动,尤其是班主任会惩罚表现不好的孩子去打扫卫生,所以大家都觉得只有表现不好的才需要去劳动。所以如果做这个专题的话,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观念,然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如果真的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一定会更足,懒散,作业拖拉的行为一定会得到改善!
每一期的水源活动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惊喜。这两次听完之后,感觉信息量特别大,尤其是需要去透彻的理解项目学习,以及思考如何去做,刚听完的几天,坦白说,内心非常的焦虑。感觉有好多事情需要去做,可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读了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之后,心情慢慢地好起来了。做了,再说!感谢各位亲爱的伙伴们。让我们一起触碰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