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有言:“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小的时候,你我还是家乡的表堂兄弟姐妹。长大后,各奔东西,每个人都去到不同的城市工作、打拼,以往的感情,也终究变得淡薄了。
所有的感情和关系,就跟火柴上的火焰一样,会随着时间而燃烧殆尽,逐渐熄灭。以往的感情再好,也成为了历史。当下以及未来,只能成为陌路人。
人们不理解,以前的亲戚之情可以延续一辈子,为什么如今的亲戚之情,延续的时间特别短暂呢?因为时代、人心、观念都发生了改变。
跟老家的亲戚越来越不亲,逐渐疏远,说明了这4个问题。
问题一:小农社会观念的变迁、更替。
在农业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利,传统的亲缘观念特别浓厚,人们安土重迁,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个小地方,生活一辈子。
你在这条村庄生活一辈子,亲戚也在这条村庄生活一辈子,那你就需要跟亲戚打交道,保持频繁的联系。如此,亲戚关系哪能不好呢?
随着农业社会的变迁,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科技变得发达,交通愈发便利,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亲戚之间的纽带,只会越发薄弱。
以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基本一天见一面。如今,是逢年过节才碰面。交流少了,社交的圈子改变了,关系不就变淡了吗?
传统的亲缘关系,依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当农业社会的模式成为历史,那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成为历史。
老家的亲戚越来越不亲,越来越疏远,并非平白无故出现,而有客观的因素在里头。
问题二:独生子女增多,导致了断亲潮。
一谈到独生子女,我们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认识,四代陌生人。
第一代人,还算比较亲。到了第二代人,这表亲的关系,就有点疏远了。到了第三代人,亲戚之间就不认识了。到了第四代人,就跟陌生人一样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70后到00后这四代人。70后观念传统,重视亲戚关系。80后的观念半传统,只认识亲戚,而不重视感情。
90后的观念不再传统,只认识一部分亲戚,至于感情什么的,根本就不在乎。00后的观念已经偏向于“独身主义”了,根本不认识,也不在乎任何的亲戚。
90后和00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在城市长大,经历了城市化的进程,那他们的思想,就不会跟农村的亲戚观念沾边。
当下,断亲潮加剧,这都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不可避免的经历。更何况,在城市化面前,所有传统的亲戚感情,都会走向破碎。
问题三:人们的圈子增多,会忽视亲戚圈子。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将精力投入到这个圈子当中,那对于其他的圈子,就不会太在乎,哪怕在乎,也有心无力。
举个例子。老陈来到大城市打拼,除了过年,平时都不回老家,他的社交圈子都是单位的同事、工友,以及谈生意的客户。
日常工作,老陈需要花费诸多的精力,去维系跟同事、工友的关系。谈项目的时候,需要花费诸多的精力,去维系跟客户的关系。
在精神内耗如此严重的今天,人们都不喜欢社交,那他们除了维系必要的职场关系外,又怎么可能会花时间,去维系亲戚的关系呢?
更何况,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人,逢年过节也不回家了,直接在城市过节。因为他们不想舟车劳顿,也不想见到早已陌生的亲戚。
社交圈子发生了变化,亲戚被排除在了社交圈子之外,如此,哪还有什么感情呢?
问题四:压力增大,不想再逢场作戏。
一谈到工作,我们会感慨996真苦。一谈到996,我们会悲叹压力山大,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现阶段的工作模式,八成以上都是996的工作制。早九晚九,一周连续上六天。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只会让人愈发冷漠、薄情、低欲。
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说,适度的工作,让人们的身心健康。高强度的工作,以及无限度的PUA,只会让人们对“人情”感觉到厌恶。
试想,在职场中已经被“人情”搞得伤痕累累了,离开了职场,在仅剩不多的休息时间,又有谁会喜欢这人情关系呢?
不再喜欢人情,等于厌恶了逢场作戏。而如今的亲戚之情,绝大多数都以逢场作戏为主。这,就是矛盾所在。
生活的节奏太快,人心愈发急躁,没有了感情,只剩下利益的争执。那我们跟亲戚愈发疏远,就是现代人必然的宿命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