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们最渴望什么,最害怕什么?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天生渴望归属感,希望融入集体。也最害怕归属感被剥夺。
所以,作为社会人,我们有一种基因里带来的举动,就是我们一旦认为别人错了,就想要用剥夺归属感来“惩罚”对方。
这样的原始反应,也造成我们在评判别人错了的时候,至少经历三个层次:
• 我觉得他错了
• 我觉得他应该承认他自己错了
• 我觉得别人都应该觉得他错了
这三个层次,就是一个从双方当事人过渡到社会层面的过程,也是我们渴望归属感,同时想要剥夺“对立者”的归属感的过程。
所以,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挺害怕犯错的。从小我们就觉得,一旦犯错,就会被其他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被孤立,甚至付出巨大代价。
过去20年,是互联网从野蛮生长到逐渐规范化的20年。10年前,在那个互联网正在快速崛起,网络舆论环境极度不友好的时期,想必很多人都见到过网络暴力、不友好的言论(现在相对来说好多了)。
2012年有一部电影《搜索》,就是以网暴为背景,写的一个女生的故事,其中有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位普通的白领叶蓝秋,因为得知自己患癌,心情无比糟糕。当她坐在公交车上正在发呆的时候,一位大爷提醒她给自己让座,她不仅不让,还怼了一句:有本事坐我腿上。
随后,叶蓝秋遭到了公交车其他人的责骂,鄙视。还被一位初出社会的小记者拍了下来。
几天后,小记者的同事为了邀功,偷偷把这个视频发到了网上。不仅如此,叶蓝秋因为得知自己患癌后,去给在老板请假,老板询问原因,叶蓝秋激动到哭诉,老板扶着她的肩膀安慰,这一幕,又恰好被老板的太太开门撞见。原本老板跟太太的感情就是貌合神离,这一次,太太以为自己抓了个正着,让叶篮秋莫名其妙又背负上了小三的骂名。
这起事件牵涉了大量的人,有记者,叶蓝秋的老板,负债累累的男主......
所有舆论堆积起来,加上不良媒体的煽风点火,引起一场蝴蝶效应,让叶蓝秋陷入网暴。
老大爷说叶蓝秋错了,是因为她不给让座。
大爷让大家评理,引来了大家的围观,还被记者拍下,大家都说她错了,说她太豪横。
而叶蓝秋被网暴,所有人都说她错了,小三,贱人,不知羞耻,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
叶蓝秋很美,她还很想好好活,好好治病,但最后,她在失望中选择了用自杀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短短几天,叶蓝秋正是经历了对错的三个层次:
某些人觉得她错了、某些人觉得她应该承认自己错了、某些人觉得别人都应该觉得她错了。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社会人,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归属感被严重剥夺,尊严被践踏,掉入舆论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