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风不咸
(1)
有个段子,说:一群人乘电梯,突然,领导放了一个屁,响且臭。
霎时,众人眼光如探照灯一般向领导这边齐聚。
眼看着,佯装一本正经的领导即将被渐渐涨红的脸出卖。
身边的秘书急中生智,面露羞怯,脱口而出:“不好意思啊,土豆吃多了。”
危机解除,领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内心对秘书存了一份感激:这小子不错,关键时刻懂得挺身而出。
秘书虽然挨了众人的白眼,尴尬不小,却俘获了领导的芳心。这锅背得清楚明白、直截了当,领导一眼就能看得出其献身精神,自然值了。
再说,不就是个屁吗,从古自今,有谁把屁当个事了?
(2)
段子终究只是段子。
北大的林校长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出糗出得得措不及防,即使有人愿意挺身而出,也无力回天,可谓代价沉重。
林校长在建校120周年校庆致辞中将鸿鹄之志读成“鸿浩之志”,瞬间被刷爆了网络,也刷爆了众人的眼球。
其实,在林校长出糗之前,如果有下属愿意挺身而出,私下给他指出来,是有大把时间和机会的。
问题是,当危险蛰伏尚深,未显端倪之时,你挺身而出,未雨绸缪,指出领导的错误,哪个领导会领你的情?谁知道你是什么居心?谁知道你有没有带着挖苦讽刺和揶揄?
这些都是值得领导推敲的问题。
所以,思来想去,几乎没有人会去干这个猪鼻子里插大葱的事情。
弄不好,得罪了领导,大象没装像,连猪都做不成了。
这里,我们不评论林校长读错“鸿鹄”的是与非,更不深究校长大人的道歉诚意。
我要说的是:明知道领导的常识性错误,终究有一天会出糗,你会挺身而出,提前给领导指出来吗?
写文之前,我在网上八卦了一下,做了个简单测试调查,答案既在意料之中,更在意料之外。
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大部分人表示自己不会挺身而出;
说在意料之外,是因为除了怕得罪领导外,还有人压根儿就是等着领导出糗的那一刻,俗称,看笑话。
目瞪口呆之后,仔细想想,也合乎情理。
(3)
人非圣人,孰能无错?但是,常识性的错误未免显得太low。
相同的错误犯一次,情有可原,有人却将错误随身携带,错成了自己的符号。
这种人往往非常自负,总以为真理就揣在自己兜里,牙缝里随便漏出出几个字来都是金玉良言,谁敢反驳个不字?
这种人喝不下身边人的苦口良药,社会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自然就清醒了。
北大林校长,曾经也是北大的莘莘学子一名,在那人人充满鸿鹄之志的高等学府,没吃肉还没看见猪跑过啊?
而林校长硬是抱着他的“鸿浩”之志,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的岗位、辗转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常务副校长、重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直至登上殿堂级学府北京大学校长职位。
过五关斩六将,流水的官位,铁打不变的是林先生的“鸿浩”之志。
而当林校长的远大志向暴露于众之后,很快在其个人公号致歉,致歉信中铿锵有力地表白:校庆致辞肯定是自己亲手写的,绝无他人代笔。
言外之意是:我的文字功底被时代耽误了,我的文笔还是不错滴,我著书撰文,都不用文秘代笔。
自己写的文章,自己选的词语,流着泪也要把它读准吧,怎么还会陌生呢?
而既然文章是自己写的,林先生使用“鸿浩”一词绝非偶然。允许我脑洞大开一下:也许林先生特别喜爱“鸿浩之志”,甚至常常挂在嘴边,毕竟这个词的激励作用在高校比其它任何地方都恰当。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在校长口中曝光率不低的词,难道身边就没有一个识得“鸿鹄”之人?
说白了,林校长这次算是一丝不挂地被身边的臣子们给玩坏了。又一个皇帝新衣的真实版再现。
事实上,和林校长有相同际遇的人,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不信,看看你们各自的领导,有没有人中枪?
只是,你们的领导不一定都能像林校长这样火得全国人民都知道。
我有个比较亲近的年长朋友,也算领导一个,口头禅就是“温嚷(酝酿)一下”,初听诧异之后,我在想:怎么才能给人指出来而又不要伤了人家的自尊呢?
话说我就是那个打算替朋友挺身而出的人。
还没等我琢磨出个头绪来,我竟然听到人家在几个下属面前说“这件事让我温嚷(酝酿)一下。”
旁听的我,讶异地偷偷瞟了一眼那下属们的表情,个个泰然自若,一副洗耳恭听状。
试想,这领导,如果有机会,在更大的公开场合,还不是照样出糗。可是,那些司空见惯的下属们谁敢站出来说:领导,您读错了。
读错了?那你是几个意思?嫌弃领导文化没你高吗?文化没你高,境界也比你高了不知几个层次呢!难道要你来对我指手画脚、教育我?
想想都可怕!吃不了兜着走?兜着这么大一个梗,你能走得动吗?那不得爬才是。
所以,在考虑挺身而出之前,做个风险评估,便没有人出头了。
你以为那个挡屁的秘书事先就没做过风险评估?当然是回报远远大于付出了。否则,谁心甘情愿把领导的屁扣在自己身上?
(4)
还有一种领导,虽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却照样没有人为他挺身而出。这种人骨子里有一种不自觉的自鸣得意,一不小心,就露出洋洋得意状,让下属看不顺眼。
下属治不了你,看看你的笑话也解恨。
我同事的父亲就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年近八十岁了,耳聪目明,特别喜欢参合在我们年轻人(相对八十岁的老人而言哈)中间高谈阔论,可见其年轻时,骨子里面的那种自鸣得意是多么地不可一世。
有一次,老人用到“堂(瞠)目结舌”一词,我说:“伯父,您就喜欢卖弄文采,还弄巧成拙。”
待我给他纠正后,老人十分感激,反复问我:“我是不是真的读错了?”
“当然是读错了。”
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老人又问:“几十年我都读错了?”
“当然是的。”
再次得到肯定的答案,老人后悔不跌,对我说:“闺女,我怎么没有早认识你啊!”
我们哈哈笑过后,劝老人释怀。
朋友说,她父亲年轻时是单位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技术非常过硬,学历却不如年轻人。
那些自视清高的年轻人受着她父亲的管制,更见不得他自鸣得意的神情,自然心生不满。
其实,我朋友的父亲,除了酷爱学习,还平易近人,他的下属自然心知肚明:指出他的错误,他只会感激而不会记恨。
但是,照样没有人来给他指出来。
他们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他滚蛋了,他们才有机会。
撼不动他,看看笑话,聊以慰藉总行吧。
不为领导挺身而出,抱着这种心态的下属大有人在。
我不知道北大的林校长属于以上哪种,更不敢对其林林种种的高知下属们妄下结论。
真相却只有一个:林校长的这一糗事,只因事先没有人甘愿为其挺身而出。
初入职场的小伙伴们,碰到这类事情,你会挺身而出吗?答案只有一个,藏在文里。
没看懂?再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