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带领我们做情绪感知练习的第二个作业:欣赏西方油画大师作品:梵高,莫奈,马蒂斯,米罗,塞尚,席勒,毕加索,达利,蒙克,萨贺芬,弗里达,选择其中一幅油画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刚拿到作业的时候我很局促,我对画品完全没有鉴赏能力。我对于油画没有过多的接触,认知仅仅停留在梵高的几幅名画。接到老师的作业后,我再网上一一进行搜索,欣赏他们的作品。
选择一幅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选择就意味着我想表达,或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我。
01
我在众多的画中,梵高的画依然对我有着浓浓的吸引力。多么强烈的、躁动的热爱,这种强烈让我意识到:梵高,这位内心充满怜悯、在孤独的时代背景里依然一生执着画作的天才,他是怀着一颗赤子般的心在热爱啊,那么鲜红,却是那样的孤独,这是一种怎样的苦闷。
先前听过一位心理绘画老师的课,课堂上老师提到了梵高,因为热爱,她独自走完了“梵高之路”,在每到一个梵高曾经生活过的地点,我的老师都忍不住的流泪。
当时我不是很理解这种情感。当我久久的浸泡在梵高的画中的时候,看着一幅幅他眼中的世界,想想他的一生,竟然我也会慢慢的落泪。
他的画笔触短,色彩浓郁、对比度强烈,一口气浏览完了他的所有作品,我似乎经历了一场情绪的暴风雨,酣畅淋漓,又似乎意犹未尽。
但我已经在喘息,我有些疲惫。
02
是的,我需要休息,我的情绪需要休息。
看到这幅莫奈的画,气喘吁吁的我正好跑上了这个山丘,我看着这些被风吹拂着芦苇与长毛杂草,我再看看这片蔚蓝的大海,海风阵阵微凉,轻柔的吹起的我的头发。
我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最终我选择了莫奈的《睡莲》作为我表达的作品。
第一眼看去,很普通的一幅画,整幅画面色彩跨度很近,让人感觉很沉稳,很安静。静静的盯着画面好看一会,就看着画面中的、水下的浓郁的水草活了,岸上草木的倒影也活了,一朵朵睡莲躺着莲叶上依然静静的开着。
与其说,我喜欢莫奈的莲,不如说我喜欢他笔下的倒影,耐人寻味。
惊叹画者高超的笔艺之余,不得不佩服他有力却沉实的表现手法,要有多么静的心,才能将水中的倒影表现如此。
03
老师引导我思考,问:为什么你最终选择了莫奈,而不是梵高的作品?
我想我的选择,与我现在的状态有着深深的关联。我不是不喜爱梵高的画,相反我很喜爱他的画,他的色彩,他能轻易的激起的情绪,让我为他落泪。但现在的我,会下意识的避开能引起我的强烈情绪的事物,我不想被共鸣、不想被激起,我想隐藏我的情绪。
我太了解我自己,我会为了我的喜爱而不顾一切。这会让我感到失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你在一个人身上透支了你的热情,再遇到的人,不是他不够优秀不够好,只是你的热情已经渐渐枯竭,你知道自己的热情早已“体力不支”。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当你需要与另一位共建长久关系的时候,没有那份真诚的热情,你会发现,你们的关系总是缺少些什么。
那些年你在情感上遭遇的挫折,都化成了你心灵上的一道一道的皱纹。它们会让你成长,但同时也会让你的心老去。所以,不要再安慰自己挫折与受伤可贵。
欣赏梵高作品中的我,内心充满了激荡,让想起当年那个不知疲惫、在青春岁月中为了所谓的爱情,摸爬滚打的我。我享受着奋斗、积极、努力带来的亢奋与酣畅淋漓,不怕挫折与怀疑,也挥霍着属于年轻与青春的热情。
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what a fuck! 忽悠着我的整个青春!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这是一种付出、自我牺牲?不,这是一种变了态的迎合。
人在任何时期都不应该忘记自己,忘记自己就意味着失去自我。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失去自我’都是这段关系走向毁灭的开始。
我身上的那些肆无忌惮的热情、不计回报的付出都已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理智的思考。我终究明白了,人的热情是有限的,它会流失,且流失的速度远远超过再生的速度。
我终究还是学会了‘有所保留’,这个我曾经鄙夷的、却是成年人世界必须学会的、用以自保的‘潜规则’,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