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法国曾经发生了一次很有名的历史事件,那就是成功的攻陷了巴士底狱,并且法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事件,还把这一天定位他们国家的国家国庆日。
在巴黎东南的圣安东街,有一座高大的城堡,它就是巴士底狱。巴士底狱建于1382年,起初是为了抵抗英国人而建的城堡,后来由于巴黎的扩大逐渐成为巴黎市区的建筑,改为王家监狱。
这座阴森恐怖的城堡有高高的石墙,城墙上有8座塔楼,每个塔楼的顶端都安放着一尊大炮,虎视眈眈对着整个巴黎。巴士底狱四有有一条宽25米的壕沟环绕,只有通过吊桥才能进入。
几百年来,法国的官吏和密探,可以不经过法律就逮捕反对国王、反对贵族、反对专制主义的人,把他们投入巴士底狱。在法国眼里,巴士底狱就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18世纪的法国,国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教士,第二个等价是贵族,第三个等级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农民。
第一、第二等级的人数只占了全国人口的1%,但他们有权有势,占有全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却不用交税。他们还利用手中的权利,提高税收,设置关卡,千方百计的剥削人民,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
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了榨取更多的钱供他挥霍,召开了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识破了他的诡计,趁机提出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权利的机关,这理所当然遭到了路易十六的拒绝。
于是三级会议的代表宣布退出了三级会议,成立国民大会,后来又改成制宪会议。听到这个消息后,路易十六暴跳如雷,秘密调集军队进入巴黎,准备逮捕第三级的代表。
巴黎的人民得到这个消息后,群情激奋。1789年7月13日,巴黎人民拿大刀、长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夺取了好几万只枪支和几门大炮。
惊慌失措的路易十六急忙派军队前去镇压,但被起义军打得大败。仅一天时间,起义军就控制了全城,只剩下市东南的巴士底狱。
7月14日,巴黎高呼“到巴士底狱去!”起义军从四面八方赶来,包围了巴黎最后一座封建城堡。
巴士底狱的守备司令德﹒洛纳被潮水一样涌来的起义军吓破了胆,急忙命令士兵绞起铁链,升起吊桥。
为了减少伤亡,起义军派了几个代表,举着白旗,去同巴士底狱守备司令德﹒洛纳谈判,希望他投降。但丧心病狂德﹒洛纳竟然命令巴士底狱的士兵向代表们开枪。
巴黎人民彻底激怒了,立即向巴士底狱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巴士底狱的士兵从城墙上向起义军开火,并用塔楼上的大炮攻击。
但由于守军的的火力太猛,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起义军从四周的街垒向巴士底狱射击,但由于距离很远,对守军构不成威胁。
“我们也有大炮!”大家齐声说。很快,起义军找到了几门旧大炮,上面生满了铁锈。一个叫肖莱的酒商自告奋勇的当炮手。“轰、轰、轰”,一排排的炮弹带着起义军的怒火打在城墙上,人民发出阵阵欢呼,但旧大炮的威力实在太小了,只打掉了一些石屑,在厚厚的城墙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巴士底狱的守军大声嘲笑起义军。
“我们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炮手!”,大家又分头去找,过了一会儿,找来了一门威力巨大的大炮。炮手们调整好了角度,把炮弹放到大炮里,点燃火绳,“轰”的一声,大炮发出了一声怒吼,威力巨大的炮弹重重地撞在城墙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城墙一下子掉了一大片。
人民发出阵阵欢呼。“轰轰轰”,炮手们一刻也不停,继续发炮。
“咣当”一声,一颗炮弹把铁链打断了,吊桥掉了下来。
“冲啊!”,起义军发起了冲锋,踏着吊桥冲进了巴士底狱,城内的士兵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而德﹒洛纳被愤怒的起义军活活打死。
巴士底狱胜利的消息传到全国以后,各地的人民纷纷起义,夺取政权。后来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