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网络上干的最多的事儿,恐怕除了浏览大量碎片信息,就是聊天了。任何时候都不能阻止人类聊天八卦的欲望。
除了QQ群聊天,微信聊天,邮件组聊天,BBS版面聊天,网游聊天,微博私信聊天,基本上能发信息的地方都会存在聊天。
人们喜欢扎堆起哄,喜欢评论除了自己的一切东西。有句真理:人人都有评论的权力。只要发到网上,不管奥巴马,梁朝伟,同事小王,都会被评论,评论内容也形形色色。所以逛论坛,最精彩的不是楼主,是回帖的。
雅虎最近收购轻博客大站,这个站是屏蔽评论的,人们没有comment的机会,因为创始人讨厌人们评论。有时候在BBS上看回帖,几层楼几层楼的,互相楼上楼下地问候,打骂。微博上有转发、评论、转发并评论,时间线那个凌乱。
这些评论或者转发有什么意义吗,仔细想想会有意义吗。除了热闹,乌合,闹混混还真没太大意义。可以从中分析某人的兴趣爱好,进行商品推荐吗,恐怕不准确吧,他只是在评论里灌水,闲扯淡。评论常常并不像正常的辩论赛或者研讨会那样,大家各自发表独立的意见,网上的评论更多的是无意义,无营养的字节流。文字过剩。当然不乏有小众专业论坛,大家有真知灼见。但是大部分都是口水化。但这就是人们网络生活的大部分消遣,人们在消耗时间中消遣着文字言语。
一条评论的属性包括哪些呢?作者ID,发表时间,评论对象(内容或ID)。评论的展示形式是什么样的呢?传统的做法就是在主题文的下方把评论一行一行地列出来。这么多年了就没人改善下这干巴巴的用户体验。反正可以忍受,几页几页地翻页看更新,乐此不疲。刷啊刷,楼主又太监了,留下一句:生儿子没屁眼。其实论坛的评论是非实时的,公开的聊天记录,因此我想评论的展示还是回归原始的聊天室模型,主题在左侧,评论在右侧列表。
原文是自然要保留的,然后评论应该有排序,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并且如果针对原文的讨论,引起了另外的讨论,则要另起分支。这些讨论需要有一些看不见的规则进行规范,而如何排序,如何让不同人看到不同的排序,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内容。用户自己的回复和回复他人的,已经他人回复的都应该易于查找,以合适的形式展示。嵌套评论的能够有清晰的线索追踪。必须指明是针对那个对象在评论或回复,自动屏蔽spam评论。帖子需要有评论时间窗口,过了时间窗口,就合集不能够再评论了,保持时效性。
要说聊天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聊天的废话是增进情感的粘合剂。聊天常常是熟人间的情感磨合,对双方都没有太大的信息量,所以沉淀不了知识。而基于兴趣的圈子里,由于兴趣大家会激发能量,碰撞出一些有趣的想法,甚至一起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当然光凭兴趣也无法沉淀有用的知识。
在私密空间中分享的内容对于私密空间外的人是信息。一旦被分享到私密空间外的更大的圈子的时候,对圈子内就不是信息了。一些特别的内容从精英们的私密圈子,逐步往外部的大众圈子扩散,影响到草根的谈天和行为;反过来,一些新鲜娱乐的内容,则是由大众草根圈子逐步往内部精英小圈子扩散,影响到精英的谈天和行为。所以,圈子需要规模和权限具有可伸缩性,弹性化的,这在社区群组设计时需要考虑弹性可伸缩。
社区中原创的动力是个永远的问题,新人进来为了获得社交认同,会贡献内容,一些乐于分享的人会贡献内容。根据二八原则,贡献内容的人不够多,一旦他们脱离社区,社区就面临内容缺乏的问题。如何用各种利益说服优质用户留在社区,持续分享内容,是运营者首要考虑的。
社区的商业价值在哪里,社区不同规模的圈子内的社交关系是商业价值的保证,基于点对点的不同强弱的信任关系,彼此可以互相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交易,交易实体或者虚拟的商品。不同程度的熟人都是潜在的客户,也都是潜在的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