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邹国和鲁国,双方又打起来了。邹国打了败仗,邹穆公便于孟子有了以下这番对话:
“唉!我的官吏有33人,死于这次战争。可是,没有一个老百姓,愿意出去救援。这些老百姓真是太可恶了,我真想杀了他们。如果要杀他们,老百姓又太多了,我杀不过来;如果不杀吧,我的官吏有难,他们不去救援,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孟子,你给我出个主意,你看,我该如何去收拾这些老百姓呢?”
这原本是邹穆公打了败仗,下不了台,才这样胡说八道一通,来怪罪、污蔑老百姓的。
孟子却抓住这次机会,大肆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对邹穆公说:
“闹饥荒的年代,知道你的老百姓是怎么过来的吗?有的在逃荒的路上饿死了;有的逃荒到了外地。知道你的官吏们都做了些什么吗?他们不闻不问,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你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而你的官吏却不向你汇报,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还要加害于他们。”
曾子曾经说过:“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意思是说:当心啊,你如何对待人家,人家也将如何对你。你平常虐待老百姓,不管老百姓们的死活,到了生死关头,老百姓当然要报复你们,你们不要去责怪这些老百姓了。”
后来,人们就把“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句话,压缩为“出尔反尔”。原来的意思是,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将如何对待你。
再后来,又有了新的意思:一般是指说出口的话,说的是你,后悔的还是你。表示说出去的话,和做出来的事,相互矛盾,不守信用,也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口是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