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家人去散心,彩虹湖边游一圈。带着俩儿子,在缤纷的秋天,我们驱车前往。好在路途不远,一路顺畅。高新区的路面开阔,也让心情开阔起来。
已进入大门,远处的湖面映入眼前。手里攥着一颗糖葫芦的二毛,脸上就挂上了开心的笑(刚一周岁),他蹒跚着脚步,像可爱的企鹅,左右摇晃着向前走。我奇怪他的笑是为湖水绽放吗?看到他的笑意,我心里也跟着笑开了,这孩子知道高兴了,知道有了好吃的,好看的就抑制不住地开心,大概是这样吧。
这里的环境不错,有山有水,每次来都有不同的变化。山远始为容,远处的山恰给近处的树设置了很美的背景,朦胧的远方,灰绿、灰蒙蒙,衬着这斑斑驳驳的各色黄叶,连接着天的蓝,水的绿,就是一幅山水画。儿子走在远处,我随时拍下照,定格的每一幅图片,都如画中的景。秋天的野外需要好好地亲近一番,有个好心情,带着一家人。每处景色用心情一一过目,那湖面上时而游动时而停息的水鸭,看着来往的游人,也是欣喜地一会伸长脖子四顾观赏,一会缩回头,在水上一动不动,静默深思。周末人变多了,它也一定是喜欢这里变得热闹些。 三三两两的游人不时与我们迎面走过,他们的目光都停留在啃山楂的二毛身上,他旁若无人忘情执着地啃着,就把微笑送上了游人的脸。幼小孩童的懵懂可爱,估计是多数成年人都愿意留心观看,就像观赏可爱的小动物,带来无可言说的欢喜。
哥哥在前面,一路或蹦跳、或蹲在路边看各种要凋零的花。二毛就在小车里歪斜着身子,不时地把糖葫芦向嘴里送,小车有时颠簸,糖葫芦就蹭在脸上,嘴巴周围粘了一圈淡黄的糖渣。吃不到,另一只手就来帮忙,于是双手也黏黏的沾满了糖。我不停地给他介绍着季节变化带给我的惊喜。他听明白我的指令,就寻声看过去。那份平静的眼神,比不上看到哥哥手里的糖葫芦来的精神。哥哥的一串糖葫芦,二毛一看到,就会伸手“哦”“哦”“哦”地指过去要多的。我们让哥哥离开,藏起来吃。二毛就用力挣脱我的拖拽,追着哥哥,看他的急迫劲儿,不忍心,就叫过哥哥,再给一颗。二毛攥到手里又开心地啃起来。
爱吃是孩子的本能,在这个空当,我还是要实行我的养育职责,把大自然的美传递给儿子,尽管他不知道。对他来说,或许我的声音是一种聒噪,我的指令是一种牵绊。静下来,放他在草地上,让他去寻找、去发现会更好。但是放在地上,他就会坐下来,太凉,会感冒;乱抓,会弄脏衣服。于是我领着他看我认为有趣的景,不管他是否喜欢。他会顺着我手指的方向,边吃边看新奇景物,一旦看到哥哥手里的一串糖葫芦,他又有了目标,盯着糖葫芦,看向我,又“哦”“哦——”“哦——”地大叫。哥哥终于不高兴了,说:“都让你要完了。”我哄着哥哥,再给一个,出去再给你买。哥哥不情愿的又撸下来一个,已经是第三个了,老二就是舔舔外层的糖衣,看到哥哥的一串,就扔掉手里的再要。
我一边哄着老二,协调着老大的心情,一边向前走,寻找拍照的好景致。看时间慢慢溜走,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照片,尽管拍照的过程忽略了许多可观赏的景,但拍照的心情是快乐的。我知道,多年以后,这些照片带来的意义一定是加倍奉还给我们:儿子曾这么大,我们还未变老。
夕阳在山的头顶,正感觉以无法挽留的速度快速滑落,光线渐暗。身影也渐被拉长。怕夜色袭来,老二受凉,我们不敢过多停留。就开始回转。哥哥盼着门口买糖葫芦的还在。老二已经是坐厌了小车,伸手要我抱。迎着夕阳的余晖,我满载而归。门口的糖葫芦已经收摊,还好,大儿不算失落。老二忘记了糖葫芦的味道,只是两只小手还在不停地揉搓,怎么也搓不掉的粘稠。我还是赶紧给他擦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