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地铁上无意翻了翻微信阅读里面自己积灰的一本书,真的非常随意的一翻,因为我现在连名字都记不起来。只知道这是一本工具书,针对课堂管理会出现的典型问题给出了非常实在的方法论。不得不说,开卷的第一篇文章就深得我心,讲的是学生不带文具怎么办。简直就是为我写的一本书,往后面翻了翻,我当前头疼的问题都给出来答案。
开卷有益。
虽然我们很欣喜于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和成长,但是在人类文明,且不说人类文明,就单纯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社会沉淀出来的经验和智慧绝对能轻轻松松超过我们作为个体毕生所能创新发现的所有内容,更何况我还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说,学会借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借助别人的经验来帮助自己成长,真的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之前还听过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说当你想要了解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看三本与之相关的书,即使不是这个领域的经典,看完之后你和普通人相比都可以算是专家了。感触最深的便是关于习惯这个主题的知识。从高中看的《习惯的力量》,到后来看完《掌握习惯》和《微习惯》。即使我并未对外界进行相关的输出,我也已经能够很好的通过习惯的原理和规律来指导我自己的生活了。
职场人的学习,好像也都应该是这个样子,学习和自己最相关的知识,然后立马在工作中实践。两者相互促进成为正循环,加速自己的成长。
所以呢,给自己定一个读书的小目标吧。
而这个目标,就从今天新学到的dirty beginning开始。
在小红书看到的,意思很见到,其实就是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开始就行了,不要在意是否完美。要我说,这个概念我跟愿意称之为mud beginning。就是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呢,即使沾上泥巴也无所谓,关键是要出走。
回想一下,自己每次下定决心要去改变的事情都没有什么改变,而一些对我比较长久的改变,都是一些不经意的小念头,没有过分的要求,反而成了对我有长久改变的习惯。
初中的时候买了一本《写给大家的设计书》,因为内容本身简单有趣,就轻轻松松地看完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原则,撑起了我未来几年和其他人相比更高的审美,当然这只是相对于完全没有设计概念的人。
高二的那个暑假,在空调房里看着“一屋赞客”的主题曲“有你在”,忽然就有了一个念头,不如做几个俯卧撑吧。于是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每天都会做那么十几个,也不管做的标不标准有没有效果,反正开学以后我有印象被队长夸过。之后零零碎碎的在高中大学也都做过,以及到现在成为连续打卡的挑战,在别人看来挺厉害的东西,其实好像并没有话太多的毅力这样的品质或者坚持这样的性格来保持。
也不知道啥时候养成的写日记的习惯。反正就这么写着,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大部分时候也是自己的碎碎念。但是这个习惯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自己记录和反思。甚至在大二那段时间有效的改善了抑郁症的状况。
而学英语、跑步这些事情,虽然改革开始是被逼的,中间也有停过,但是每一次重新开始并且坚持且有进步,也都是源于一次次mud beginning。比如那段时间每天回去看《Dear John》和“China Daily”。
我觉得有什么真的想学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按照这个心态来,时间会给出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