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
那个时候爸妈在离家很远的大城市打工,年幼的我跟着奶奶住在乡下的村里。
家里很穷,穷到连住的房子的都没有。我们住的地方是村子里的一所破庙。
那所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有村里人去烧香磕头的破庙,承载了我从出生到十三岁的所有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其实没有太多机会吃到各种零食,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一毛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但是每当有外村的脚夫,挑着担子来以货换货的时候,奶奶总会拿出十斤玉米来换几包方便面,那个时候的方便面,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绝味。
于是,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游戏,没有网络的小村庄里,脚夫的吆喝声,是所有小孩儿最盼望的声音。
最常见的方便面,是京辉方便面。小卖部里五毛一包,对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天价。
记忆里的京辉方便面,是很适合撕开袋子直接吃的。
红色的包装袋,“麻辣”这两个黑色的大字极其突出。撕开之后,能闻见廉价但是诱人的油炸食品的香味,它的调味料很是简单,只有一包粉状的麻辣的咸调料。
小的时候可以吃一包方便面是一件值得去认真对待的事。那个时候,方便面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东西。
我喜欢先把整包方便面都揉碎,然后把麻辣的粉状调料全部倒进去,抓住方便面的开口,蹦跳着上下摇动,等到摇的胳膊都酸了,才会停下来,小心翼翼的打开。
这个时候,被揉碎的面和放进去的料已经很好的混合在了一起。味道咸中带辣,常常一整包吃完,会被辣的像小狗一样吐着舌头喘气。
偶尔也有更奢侈的时候,花一毛钱在村子里的小卖部买一根辣条,小心翼翼的拿回家切成小粒小粒的辣条丁,混合着调料一起放在面里摇匀,那个味道,我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流口水。
可能是那个时候的我手太小,总觉得京辉方便面一袋的量很多,要吃十几分钟才吃的完一包。但是如果你想要去煮一包京辉方便面,那味道可能会让你很失望。
一包五毛钱的方便面,其实做工很廉价。水一泡面就软了,断了,而且单一的调味料,着实很难让它变得美味,纵然你自己加点醋,香油等其他调味料,也还是会觉得味道差强人意。
所以我很少把京辉方便面煮着吃。
京辉方便面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光出现在脚夫的担子里,还出现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
是不是很神奇,儿童节学校给我们的礼物居然是方便面。但在那个落后破败的村庄里,对于我们这些整天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方便面也许才是最好的礼物。
当然,除了方便面之外,还有一些铅笔,文具盒,三好学生还有奖状等礼物,但我们在乎的只有方便面。
每个学生都能拿到五包京辉方便面,班长作为帮着老师发礼物的人,可能会比其他同学多一两包,这也是我每年都争着当班长的原因。
礼物发完之后,大家会用红领巾把方便面包起来,像拎着一个小小的包袱,也有些人会当场就撕开一袋,嬉笑着和朋友们分着吃。
那个时候的日子,单纯开心的让人嫉妒。
记忆里的第二种方便面,叫六丁目。
第一次吃到六丁目方便面,是过年串亲戚的时候。去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家走亲戚的时候,她们会给一张崭新的一块钱当做压岁钱,伴着压岁钱一起的,是六丁目方便面。
虽然跟京辉一样,都是五毛钱一包,但是六丁目给我的第一印象着实有点不好。
同样是撕开袋子放了调料直接吃,但第一次吃六丁目的时候,觉得它过于油了。吃完之后整个袋子里还是油油的。
但六丁目是一种吃过之后你会回味无穷,然后觉得越来越好吃的,神奇的方便面。
有了六丁目之后,京辉方便面的分量在我心里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虽然吃的时候觉得一包六丁目的量并没有京辉多,但物以稀为贵,因为少,才会觉得好吃。
用唇齿留香来形容一包方便面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六丁目确实是这样,可能也是因为它油多,所以吃着香,但我从未尝试过将六丁目方便面煮着吃,这也是一件遗憾的事。
我吃过最好吃的方便面,叫甲一麦。
甲一麦是我心目中方便面的第一名,现在也是。只可惜现在已经买不到。
甲一麦我其实接触的不多,没吃过几次,也忘了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吃过,我只记得,同样是五毛一包的甲一麦,简直是方便面界中的龙凤。
不管是京辉还是六丁目,吃的时候都需要把调料放进去,才会觉得有味道。但甲一麦不用。
甲一麦的面饼本身就带着诱人的香味,而且它的面饼本身就有味道。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甲一麦的味道,思索良久也只能说个好吃,好吃,好吃。是那种提到甲一麦的名字,就会不自觉流口水的好吃。
可惜我只吃过两三次。
小学五年级,开始流行一种叫做小康家庭的方便面。
这是唯一一种我没有直接撕开吃的方便面。
因为小康家庭直接撕开吃的话,实在是太难吃了。
小康家庭方便面更接近现在煮着吃的方便面,也是我小时候接触的众多方便面中,第一次里面有两包调料的方便面。
小康家庭有两包调料,当时发现的时候还很是惊讶了一番,它有一包常见的粉状调料,还有一包当时我未曾见过的酱包调料。
所以,他在价格上也比京辉,六丁目,甲一麦要贵。
那个时候的小康家庭,要六毛钱一包。虽然只是贵了一毛,也足够让我们这些贪吃的熊孩子,在买的时候,犹豫很久了。
小康家庭的味道我其实记不太清了,我并没有认真的去煮过一包小康家庭方便面,只是在小伙伴吃的时候,尝过一两口,喝过一点剩下的汤。
我的贫穷,不允许我吃得起小康家庭。
但想来,味道应该不会好到哪去,如果好吃的话,这些年来我魂牵梦萦的方便面,就不是甲一麦而是小康家庭了。
虽然未曾拥有过一包小康家庭,但作为当时第一种让我知道,方便面的调料可以有两种,小康家庭方便面,还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再后来经济稍微发达了,虽然还住在破败庙里,但是过年的压岁钱从一张一块,变成了一张五块。
各门各户走亲戚带的礼品,也从一箱京辉,几斤米面,变成了一箱今野拉面,一桶油。
那已经是我小学六年级了,说来惭愧,直到小学六年级,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好吃的方便面。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认真的煮面,煮了一包今野方便面,雪菜味儿的。
热腾腾面里,把粉包调料,酱包调料,还有让人新奇的雪菜包通通放进去,霎时香气扑鼻。
小学六年级,我最幸福的事,就是煮一包雪菜味儿今野,端着碗蹲在电视机前,美滋滋的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然,让我自己去买一包今野,我还是买不起的。
知道买不起,所以从来没有在小卖部里问过一包今野拉面的价格。能吃到今野的时间,也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雪菜味儿的今野固然让我觉得新奇美味,但没多久也就腻了。后来偏爱上的,是西红柿味儿的今野。
初尝西红柿味儿的今野,其实有点不太喜欢。总觉得味道怪怪的。而且味儿的今野,它的面是扁宽的,并不像雪菜味儿的面,圆且细长,看着就让人喜欢。
但世人大都逃不过真香定律,我也不例外。
后来我对西红柿味儿的今野方便面,是越来越喜欢。
再后来小学毕业,我被爸妈接到了城里读初中,开始了我新的故事,记忆里的京辉,六丁目,甲一麦方便面悉数退场,我再也没见过了。
而甲一麦方便面,成为了我这辈子的遗憾。
我见证了一个小山村的里方便面的变迁,偶尔也会在车水马龙的现在细细回味。
可能某一天,我再也想不起它们长什么样子,可能某一天,我会忘了它们的名字,可能某一天,我再也回味不起记忆里的味道。它们会随着我的年岁渐长,变成脸上的皱纹,变成眼里的沧桑。
但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是我毕生珍藏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