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吾日三省吾身”,第一个“吾”,学长开示的是“本心”。
“三省”不只是一天反省三次,曾子在每一个遇缘对境时都能去反躬内省,自己的起心动念。
圣人已经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所以在一个遇缘对境的时,去分判对照自己做一个检视。
“吾身”就是色身的自己,色身的“我”。
第二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在遇缘对境的时候,是否忠于自己的良心。“谋”是指心的起动,是为他人谋福利呢,还是在为自己谋福利?
如果是为他人谋福利,那为他人谋什么?谋的是如何让他人去圆满圆融?那如果是为自己谋呢,就会有是非,有对待。
学长开示说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没事的时候是在涵养自己,还是在邪思妄想继续浇灌自己的苦根?
就看平时我们这个心都在谋什么,那么同样是菩萨也在谋,菩萨谋的是如何去度化众生。
第三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在与外缘交流互动的时候,能不能言而有信,信因果真。如果有信因果真就一定会谨慎。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说没事的时候,独处的时候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功夫用在哪里?
与朋友交,与外缘交流互动的时候,是让自己的感觉去做主,还是让自己的本心去做主?
遇缘对境马上生出来是意识心在作用,感觉做主,说某人做事让我不舒服……那就一切都在外。
如果平常没事的时候,都在反观自己,这样在遇缘对境中就能回归到自己的内在了,而不会让外在的一切牵动,可以做到在因缘中了因缘。
第三个句“传,不习乎?”
圣人教导的能不能落实出来,能否做到如理如法。把圣人教导的像学长,善知识教导我们的能不能落实出来?
对照,让自己如何去行出来,不是向外去要求他人。
善知识教导自己的,真的把同修还有有缘人的生命看重吗,如果有看重就是慈悲。
如果还在自己的感觉感受中起作用,没有去对照自己,是不是在为自己谋私利,有没有忠于自己的良心,有没有散乱?
去落实,践行。用心去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去对照别人,真的去用功夫谨慎。
《论语》学而篇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于我们本身来讲“千乘”不在外,就是一个心。要把它导归,导引到正道,所以要把你身上的这些业都回到正道,个人要去体会。
口一千,眼一千,鼻一千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是自己内在的千乘之国就是一个国,你要性王在位,你的人君要在位,如果没有凝聚心神当中,你去汇聚出自己的中枢,性根。如果每个人都照自己想修的修,谁能够去服谁?自己要从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你自己知道没有用的心,对慧命没有帮助的思维就不会去动,知道要结缘但不会攀缘,要先能够爱己,就是说你知道对生命,慧命没有帮助,就不会起怨恨恼怒烦,才能爱人。
“敬事而信”也叫做生死大事,慧命这件事,儒家叫做“天事”,
“使民以时”常住在一时,不是展现出高人一等的部分,要去磨练和锻炼,是明理的内涵。提醒要有“醒”,与同修讲话当中你能够谨慎,天在看人,才会拨机缘给她。
学长开示,孔圣人已经开始发愿了,要修持了,内涵部分是生死大事,因缘就是你真的发愿在生命上去用功夫了,你开始知道要在大事因缘上去发愿了愿的时候,近视而信呢就会有内在的心开始自我沉静,做事会有分寸,就是法则,因为有天律放在心上。
真的会看重自己的生命,对天地就要表白,要正信因果,信法真,信道真,信天地真,是发了愿
节用而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