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中阎锡山的长袖善舞(筱说历史系列之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像一瓢冷水泼入滚沸的油锅,瞬间炸开。

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纷纷登台表演。蒋系痛彻心肺,誓讨"国贼";地方实力派大多依违两可,呼吁克制,和平解决。甚至苏联、日本也公开谴责张、杨。

与张杨曾密切接触,并曾达成默契的阎锡山听到事变消息后,极度震惊,主意不定。而张、杨对他的态度又极为看重。

事变当日,立即电阎,催其表态,电云:

西安十二日之变,数电报告,谅已均悉……我公有何见教,盼赐复。

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也急电阎,请托付阎以"营救全权"的同时,希望其运用旧日关系,对张、杨"责以大义,动以私情",使他们"悬崖勒马,共济难危"。

阎权衡利弊,决定支持南京政府。12月13日,事变次日,他急忙分派太原绥靖公署驻京代表赵丕廉、绥远省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太原绥靖公署总参议赵戴文3人,立即分头飞往西安设法营救蒋及被扣的中央大员。

经过两天的形势观察与周密思考,老谋深算的阎终于发电致张、杨,对其关切给予回复,即前面发的电报都收到了,但立即发出"四问",表明立场,作出切割,电文如下:

来电均诵悉。环读再三,惊痛无似。弟有四个问题,质诸兄等: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其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第三,移内战为对外战争乎?抑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乎?

虽说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地方实力派所诟病,但在事变发生后,天平几乎一色地往蒋这方面倒,无一不认为张、杨以下犯上,闯下大祸,不单不能化解矛盾,适足以激化矛盾。虽然很多势力内心极盼张、杨立即杀蒋以泄其内心之私愤,但放到台面上的无一不是冠冕堂皇,无一不是国家大义。

故阎所提的这四个问题,也正是当时国内外舆论所关心的,可谓击中了要害。但问题不在于他问得对不对,而在于他态度转变得实在太快。

前期,张、杨与阎曾就联合逼蒋抗日进行密商,阎表示同意张、杨主张,只是说在具体做法上尚需"从长计议"。1936年10月,阎借赴洛阳给蒋祝寿的机会,先行飞抵西安,与张、杨作彻夜之谈,并与张一同赶赴洛阳。按照事先约定,阎与张试着劝蒋改变内战政策,联共抗日。遭到蒋的严词拒绝,并被斥责。此时,阎与张、杨是在一条船上的,阎也表示对张、杨给予充分支持。

但事变真的发生了,像张学良所说的,他们一旦真的"把天捅了个窟窿",阎却害怕了,缩回去了。电文中反颠倒起了黑白,努力要为蒋洗白了,他的电文紧接是:

前在洛阳时,汉兄曾泣弟而道以介公有救国之决心。今兄等是否以救国之热心成为危国之行为乎?记曾劝汉兄云:"今日国家危险极矣,不洽之争论且不利国家,今兄等行此断然之行为,增加国人之忧虑,弟为国家、为民族、为兄等动无限之悲痛。请兄等亮察,善自为之。"

这确是一篇奇文,把当日的同盟抛到九霄云外,把张、杨等的愤怒变成了对蒋的体谅,而自己也曾谆谆善诱,可惜你们不行,结果酿此大祸。

委员长被扣,以何应钦为代表的南京政府决定武力讨伐,迅速出动大军进逼西安。12月17日,又给张杨去电,想把蒋接到太原,就像软禁冯玉祥一样,挟持南京政府。电文是:

汉卿、虎城吾弟:现中央军大军压境,弟等与中央军一战,势所难免,战端开启,陕西境内必无安全之地,蒋氏之安危,难以保全,则吾弟之罪名坐实,百川甘冒风险,愿做东道,居中调停,请将蒋某人送至太原,待弟等与中央军一决雌雄后,欢迎弟等来太原,共商国事。

南京方面自然心知肚明,经过紧急磋商,答应阎的要求,委以"处理全权",并派黄绍竑为代表赴太原联络。阎还连电南京政府,表示已通过张派往太原的代表向张表达了其代表与蒋单独见面的请求。

12月21日,阎在绥署省府扩大纪念周会议上发表讲话称: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此次事变是我国家民族目下的大不幸。并且伏下民族将来自相残杀的大危机。

我很怕造成对抗日战线互相残杀,把国家变成西班牙第二,使国家沦为万劫不复之地,尤其晋绥感受的痛苦特别的大。

我们应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地挽救此危局。欲挽救此危局,必须先请蒋委员长回京为第一要义。

同一天,张召见驻太原的代表李金洲,要他不必忙着回太原。他表示"决不让老阎做这一票买卖。"

在与蒋的代表谈判时,有人提议请阎作保送蒋回南京,对此张极为愤慨,他恨恨地说道:"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们不请客,更不请阎锡山那样的客。这样的人不能共事,不能让他投机取巧。"

后曾做过张学良秘书的端纳穿针引线,宋美龄、宋子文兄妹身入虎穴,与张、杨及中共的周恩来、叶剑英等谈判,达成协议。而张又于12月25日亲自将蒋送回南京。

西安事变。就此得到圆满解决。

张对于阎在西安事变中的"背叛",始终耿耿于怀。晚年接受史学家唐德刚采访时,谈到阎,很刻薄而又不屑地说:

阎锡山这个人,跟我比不了,他干不过我,他就是个"傻瓜"。

其实阎的倒戈,也并非无来由,应算是冤冤相报。

1930年4月,以阎为首的各路新军阀抱团取暖,要与蒋决一雌雄,由此中原大战爆发。且于9月9日上午9时这个黄道吉日,在北平成立由阎任主席的 "中央人民政府",把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等都拉了进来,其它人都在各地宣布就职,只有张未回应。刚过9天,即9月18日,张学良即发表"和平息争"的拥蒋"巧电",挥师入关, "吁请各方即日罢兵,静候中央措置。"中原大战落下帷幕。

阎的主席梦破灭,也许阎也在重复张的故事,让张也尝尝釜底抽薪的滋味吧。或许也正应了"天道好还"的法则吧!

资料来源:《阎锡山回忆录》《阎锡山传略》《阎锡山年谱》《张学良世纪传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一:鹧鸪天·日寇狼子野心狂 日寇狼子野心狂,人寰惨绝魄魂凉。刀枪不护沈阳泣,炮火无为华夏殇。 河山...
    高山流水无情剑阅读 6,161评论 7 53
  • 张学良这位民国时期的花花公子,从东北易帜到中东路事件再到中原大战选择助蒋,和后来的九一八事变被当时人们称作...
    一蓑烟雨_c848阅读 3,816评论 0 0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极客学院Wiki阅读 12,152评论 0 3
  • 不知不觉易趣客已经在路上走了快一年了,感觉也该让更多朋友认识知道易趣客,所以就谢了这篇简介,已做创业记事。 易趣客...
    Physher阅读 8,719评论 1 2
  • 双胎妊娠有家族遗传倾向,随母系遗传。有研究表明,如果孕妇本人是双胎之一,她生双胎的机率为1/58;若孕妇的父亲或母...
    邺水芙蓉hibiscus阅读 9,06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