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看书的时候都喜欢用笔把自己感觉有用的词句划下来,仿佛只有划下来,书才没有白读。我们甚至有一种错觉,仿佛只要那些句子被划下来,才都装进我们的脑子里。
可是,划线真的有用吗?
在《认知天性》里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也不是一边读一边划线,而是在读过书一段时间之后,去主动回忆书中的内容。如果自己可以回忆得起来大部分,甚至画出一张思维导图,或是写出一些重要的内容,才说明书没有白读。如果几乎回忆不起来什么了,那可能就真的需要重读和复习了。
为什么划线没有用呢? 因为这个动作太简单了,太容易完成了,过程太过愉阅了,根本没有一点挑战性,大脑根本接收不到任何刺激,当然就不会有任何的反馈。
当我们主动所以去回忆的时候,就需要调用大脑很多的细胞,这是一个主动使用大脑的过程,那些被我们回忆起来的内容,就会格外深刻。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回忆的内容能过另一种方式进行输出,比如给别人讲书,或者自己根据书的内容自制一个目录,或输出思维导图,都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并不是说读书不可以划线,如果真的要划线,有哪些内容是应该被划线的呢?樊登老师在《读懂一本书》中给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原则:
1.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比如什么是“反脆弱”这个概念。
2.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也就是说作者在书中提到过的,不使用某种方法,会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常在书的开篇,制造痛点那个环节会有相关内容。这类的内容可以用于我们自己的写作。
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比如某种说法已经超出你常规的认知,比如说我看过这样的一句:坚持去做一件事的人,肯定是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作者说如果一件事需要运用我们的毅力去做,不是出于动机和习惯,那肯定不能长久。这个观点是和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同的。
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这方面内容不容易被发现,但却可以训练我们的大脑和思维。
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
6.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也就是要留意在书中,如何描述同一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扩展思维。
7.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
8.书中的奇闻逸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也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
所以我们读书时,并不是只把金句,案例划下来就可以了,一本书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