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伏羲、女娲本是兄妹,《后汉书人表考》卷二就引《春秋世普》曰:“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大洪水之后,万物凋敝,百姓稀少,于是兄妹二人婚配生子,遂使黎民得以重生繁盛。
上古时期,民智未开,这样的婚配方式一定存在过,但随着文明的发展,这种婚配方式便被逐渐淘汰了。不过,淘汰不代表不存在,只是相对隐蔽而已。只是,伴随文明而来的羞耻感,却会让当事人心中的愧疚感越来越强烈,甚至坐立不安。
齐襄公在他还是吕诸儿的时候,就与自己的妹妹私通。这件事在当时大概做得还算隐蔽,毕竟那时候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亲兄妹走得近一些也很正常,加之当时女方年纪小,也不大会被往不堪的地方想。所以,这样的关系一直维持到妹妹嫁人。
吕诸儿这位漂亮的妹妹最后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
地理上的阻隔、时间上的消磨,并未减轻鲁夫人对吕诸儿的思念,甚至,这份不伦之恋还随着时间历久弥深了。于是,吕诸儿成为齐国国君四年之后,在鲁夫人的撺掇下,鲁桓公陪着夫人走娘家来了。
齐襄公与鲁夫人见面的结果,自然是旧情复发,又睡到了一起。
兄妹俩这一次睡得是如此的明目张胆,鲁桓公的绿帽子戴得是如此的光鲜亮丽,直到此时,鲁桓公才明白自己此来的目的——不是向齐国示好,不是陪老婆回娘家,而是为了送老婆跟旧情人约会!得知真相的他自然是怒不可遏。
怒不可遏的鲁桓公将夫人大骂了一通,可能还动了手。鲁夫人自然一肚子委屈,哭哭啼啼地跑去向情人哥哥告状。
说起来,这兄妹俩感情真是好,为了替妹妹出气,哥哥提出的解决方案竟然是将妹妹的老公杀掉,全然不顾对方也是一国之君。
杀掉的方法不是像潘金莲和西门庆那样,在酒里下毒。实际上,那时的人们大概还没找到砒霜之类无色无味的毒药,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入食物或饮品中置人于死地,想毒死一个人,都是给杯鸠酒,明明白白地劝对方喝下去,或强行灌下去。
打定主意的齐襄公,请鲁桓公到宫里赴宴,搞了场妹夫与大舅哥的把酒言欢。
鲁桓公是有修养的人,当然不可能当面发作。但面对这个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大舅哥,又不可能喝得开心,所以只好一边强言欢笑,一边借酒浇愁,这一喝,就把自己喝得烂醉。
这正是齐襄公想要的结果。
宴会散时,鲁桓公已经烂醉如泥,不醒人事,齐襄公命力士彭生抱鲁桓公上车,彭生趁机用力拉断了鲁桓公的脖子。
车到馆驿,桓公侍从要扶他下车,才发现他已经死在了车里。
消息传回鲁国,鲁人震惊,虽畏于齐国势力强大,但愤怒之情仍然溢于言表。鲁人不敢追究齐襄公的责任,但不追究又显得太过软弱,是件在国际上很丢人的事,难免被他国看轻,招致被欺负的连锁反应,于是便向齐国请求杀彭生以谢天下:“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脩好礼。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请得彭生除丑於诸侯。”
不追究自己,齐襄公自然高兴,于是大手一挥,同意了鲁国的请求,杀掉了彭生这个替罪羊。
彭生抱杀鲁桓公,是执行齐襄公的命令,本来这事儿做得也算神不知鬼不觉——鲁桓公烂醉如泥,彭生将鲁桓公抱上车,下车时肯定也要由其侍从抱下车,对一个醉汉又拖又抱,到底是谁杀掉的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其实都是笔糊涂账。
当初之所以选择用这种方式下手,肯定也是彭生与齐襄公共同谋划的结果,齐襄公也一定向彭生承诺过事后帮他掩饰,甚至引导舆论将矛头指向鲁国人自己,可是,如今鲁国人刚刚发难,齐襄公就彭生推了出来,这种做法很不讲江湖道义。
齐襄公虽然在情欲面前丧失了理智,连亲妹妹都敢睡,但彭生之死给他带来的负疚感,却在他心里久久不散,以至于成为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多年之后,这个阴影甚至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在杀掉鲁桓公八年之后,即齐襄公十二年,齐襄公在这一年的冬天,到沛丘打猎,碰到一头野猪。这头野猪长得壮硕威猛,模样清奇,从者一见纷纷惊叫出一个人的名字——彭生!
齐襄公定睛一看,不禁也大吃一惊!继而大怒,弯弓搭箭便射那野猪,被激怒的野猪猛然起立起来,冲着齐襄公一声怒吼,那模样更像是彭生一般,吓得齐襄公弓箭离手,身子一晃,从车上掉了下去。
齐襄公摔伤了一只脚,众人抢上前去救他,慌乱中还丢失了一只鞋。
堂堂一国之君,被一只野猪吓得失足坠车,说出去要多丢人有多丢人,于是,齐襄公怒了。恼羞成怒,自然要找个出气筒来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齐襄公找的这个出气筒就是宫里管鞋子的那个人——屦者茀。
齐襄公迁怒的逻辑是这样的——堂堂一国之君光着脚回家,就等于丢人丢到家了,光着脚是因为鞋子丢了,鞋子丢了就因为鞋子不够结实,鞋子不结实是因为管鞋子的人失职,也就是茀失职!
按照这个逻辑,茀就成了这场丢人事件的罪魁祸首,于是,倒霉的茀就被狠狠地打了三百鞭。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就得表一表马上就要登场的杀死齐襄公的人了。
此人名叫公孙无知,是齐襄公的堂弟,齐襄公他爹齐釐公同母弟夷仲的儿子。夷仲死后,齐釐公爱乌及乌,也就非常宠爱公孙无知,让无知在秩服奉养上享受与太子一样的待遇。
大爷对你好是抬举你,并不是准备把君位传给你,可无知却不这么想,一享受起太子的待遇,就做起了取代太子的梦,不仅私底下小动作不断,更是与太子正面冲突过几次。结果,等到太子成了国君,诸儿成了襄公,无知就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了——“及立,绌无知秩服”。兄弟俩的梁子就这么越结越深了。
齐襄公不仅得罪了堂弟公孙无敌,还得罪了另外两个人——连称、管至父。这两个人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襄公曾派两人去戍守葵丘,本来约定瓜熟的季节去,第二年瓜熟的季节襄公就派别人去替换他们,让他们回来。可是,到了第二年,瓜秧子都拔了,襄公也没派人去替换他们,他们多次恳请回来,襄公也一直不予理睬,于是两人便起了杀心。
襄公脚伤非常严重,这让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两方都看到了除掉襄公的机会,于是互相一联络,彼此一商量,说干就干,领着一帮人冲着襄公的宫里就来了。
众人赶到宫门时,正碰到茀,这个倒霉蛋刚被抽了三百鞭子,正一步一挪地往外走呢。看到公孙无知等人仗剑气势汹汹而来,茀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赶紧说:“大家先别急,这么吵吵嚷嚷的,万一惊动了宫里,里边有了防备,就不好进了。”
无知说,里边能有什么防备,我不信。茀把衣服褪下来,露出刚刚被鞭打的痕迹,说你看,他们刚刚还打了我一顿,现在还没散呢。我进去帮你们看看,等他们都散了,国君身边没人了,你们再进去,到时候轻而易举就能杀掉他。
无知同意了。
茀于是跑进宫去向襄公报信,将襄公藏在一扇门后边,然后悄悄集合起宫中众人,严阵以待。
这边无知等人左等右等,等不来茀,觉得大事不妙,八成是被茀给耍了,于是呐一声喊,闯入宫中。
按照通常小说里的套路,事情应该有逆转才对。不过,现实总是比小说更残酷,宫里虽然做了准备,但毕竟无知等人更是有备而来,结果就是,茀等人尽皆被杀,襄公也被从门后边找到,拖出来杀掉了。
刚刚被抽了三百鞭,茀仍然愿意为襄公卖命,这说明襄公平时对身边人还是不错的。联想到襄公生命中最后的八年也是生活在彭生屈死阴影里的八年,对身边的人好一些,或许正是对彭生的愧疚所带来的结果。只是,被杀的因子早在当上国君之前就种下了,不诺与彭生之约的愧疚更是间接导致了他的受伤和死亡,齐襄公被杀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