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SNMP是目前TCP/IP网络中应用最广的网络管理协议,最初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为解决Internet上路由器管理提出的。
SNMP是应用层协议,是TCP/IP协议簇的一部分,并且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SNMP特点列表:
- 简单、易实现、成本低
- 可伸缩性;SNMP可管理绝大部分符合Internet标准的准备
- 扩展性;可定义新的被管对象,方便扩展管理能力
- 健壮性;即使被管设备发生严重错误,也不会影响管理者正常工作
SNMP的发展
1.网络管理协议产生前,管理者需学习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各种数据获取方法;
2.首先开始研究网络管理通信标准的是ISO,1979年针对OSI7层模型提出CMIS(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和CMI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3.IETF在CMIP协议基础修改后称为CMOT,但由于CMOT迟迟未出台,IETF决定把已有的SGMP(简单网管监控协议)修改后作为临时解决方案。这就是SNMP v1。
4.IETF于1992年开始起草SNMP v2版本,以增加验证、加密等安全性,但最终未公布。
5.IETF于1997年成立SNMP v3工作组,重点实现安全、可管理体系结构和远程配置。是目前的使用标准。
SNMP工作机制
SNMP数据收集方式
从被管设备中收集数据主要有轮询(Pollingonly)和基于中断(Interruptbased)的方法。
SNMP使用代理程序收集网络通信信息和设备统计信息,并存储于MIB中,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向代理的MIB发出查询信号得到这些信息,这个过程就是轮询。
轮询的缺点是信息的实时性较差,尤其是错误的实时性。
基于中断是当有异常事件发生时,可以立即通知网络管理工作站,实时性强。缺点是产生错误或异常需要系统资源,将会影响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因此,SNMP采用两者结合:面向异常事件的轮询方法
网络管理工作站轮询被管设备中的代理来收集数据,并在控制台用数字或图形的方法显示。被管设备中代理可以在任何时候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错误情况,并不需要等到网络管理工作站轮询时才报告。
SNMP基本管理操作
SNMP包含两类管理操作命令:读取MIB对象实例的值和重设MIB对象实例的值。
工作过程网络管理系统周期性轮询被管设备,读取网络管理电力返回的MIB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相应响应,据此实时监视和控制网络管理系统;被管设备发生故障时主动以异常事件方式通知网络管理系统,由系统作出响应。
- Get——用于从代理进程提取MIB参数值
- Get Next——访问被管设备,从MIB树上检索指定对象的下一个对象
- Set——设定MIB对象实例值
- Get Response——用于代理向网络管理工作站响应请求消息,包含响应标识和响应信息
- Trap——代理使用Trap原语向管理系统报告异常事件的发生。
Trap使用UDP 162端口,其他使用UDP161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