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公共组织中间管理层次的减少、管理幅度的增宽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保障, 公共组织出现扁平化趋势。我国“省管县”改革无疑是公共组织扁平化的有益尝试, 基于信息化的网络治理的出现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扁平化公共组织将会成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公共组织终极目标的理想模式。
工业革命的巨大变革之下,公共组织作为社会秩序的主要管理者,应该是多方注意的焦点。在中国这样一个行政组织一枝独大、而其它公共组织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 一个现实的期待就是希望政府组织自身的不断改进。只能分工和组织权力的各级授权之下呢官僚制,在等级化的权力配置中, 呈现出论级别等差的金字塔权力结构, 层级节制和非人格化倾向, 暴露出了其“统治性”本质。为了走出官僚制困境,人们尝试引用管理企业的优秀模式,电子化的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与公共组织结构相结合,不断优化组织运行机制,提高办事和服务效率。传统的公共组织往往呈现“金字塔”结构,上下信息传播缓慢、扭曲、失真的情况常有;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组织结构不需要那么多层级,通过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组织回应群众弹性化需求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市管县”模式得到了反思,其中最主要就是增加一个地方政府层次, 各方矛盾频频。市县职责不明确, 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对称性等问题, 使得地级市利用其地位优势在博弈中占得先机, 加上政府大都市建设的“冲动”情怀, 出现了市剥削县的嫌疑, 这恰恰违背了市管县的初衷——以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拉动所辖县的经济的发展, 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才是评判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关键指标。就此提出的“省管县”模式,使得公共组织趋于扁平化发展,不过这个模式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所有的省市实行这个模式依旧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这的确是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