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跟我说起了家中发生的一件事:他家的娃今年4岁半,特别痴迷建筑。所以他经常在家里各种“施工”,并且禁止别人动他的建筑。
有一天,妈妈在客厅里,一不小心碰散了他的大厦。他立马原地爆炸了,妈妈立马道歉。谁知孩子不依不饶,崩溃地大喊道:“修不好了!坏妈妈!”并且愤怒的朝着妈妈打了一下,表示要惩罚妈妈。
这下妈妈也火了,把孩子拖到卫生间打屁股。孩子一边哭一边喊:“坏妈妈!妈妈是坏蛋!我不要在家里了!”
朋友全程目睹了一切,娘俩都在气头上。他谁也不敢劝。现在娘俩在冷战,他只能跑到我这边来诉苦:明明平时都是母慈子孝的模样,怎么这回会因为这么小的事情,弄得家里鸡飞狗跳?
即使时刻提醒自己和孩子,要学会控制情绪,但是总有控制不住的时候啊。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在故事中学习如何应对和疏导孩子的情绪。
故事选自美国著名儿童作家肯尼思·M·卡多文的代表作《阿尔菲出走记》。讲述了阿尔菲有一双心爱的小红鞋。可妈妈说它们已经不合适他穿,该换掉了。阿尔菲非常生气,决定离家出走的趣事。
智慧的妈妈把阿尔菲的“离家出走”当成一场母子之间的游戏。妈妈让阿尔菲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明白到自己的错误。
妈妈没有一点急躁和不耐烦,用无限的爱包容着阿尔菲的“小脾气”,帮助阿尔菲进行情绪管理。
01
不要仅从大人的视角去下判断
父母要记得一件事情: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看到的是不同的。
在妈妈看起来,碰散的只是一个玩具大厦,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孩子眼里看来,你破坏的是他的“市政建设”。
我们判断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对错,不能光从成年人的行为规范去判定,还要结合他的动机和意图。
如果只是以大人的世界观和规则去跟孩子讲道理,最后只能是鸡同鸭讲,无效沟通。除了让双方愈加愤怒和情绪激动之外,没有半点益处。
02
低龄儿童还无法控制自己情绪
根据“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4岁的孩子,正处在“前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儿童已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后果能否引起快乐的角度思考。
习俗水平:儿童已能理解维护自己的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会那些直接的和表面的后果。
原则水平: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
处在前习俗水平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判断对错的标准,并不是依据常规的道德准则,而是依据自己的喜好。
在他们眼中,满足了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好的。他们最主要关心的是自己,当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自己感受到了痛苦。他们会本能的释放出糟糕情绪。大喊大叫甚至打人,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03
父母不要与孩子对峙
低龄的孩子控制能力很差,一点小事都能让他们炸毛,并且难以自控。如果家长再激动的大吼大叫,打骂等,只能让孩子陷入持续的情绪奔溃当中。
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的空间和时间。让双方远离刺激源,用这段时间来冷静。
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在处理。这样既不会在孩子崩溃的情绪上“火上浇油”,也会使父母更加冷静。不会因为身处在坏情绪当中,而不理智的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来。
好啦~看完今天的故事,你明白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