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说我有三次摆摊经历,其实是把年轻的经历给忘了。今天突然想起来了,不禁要说上一二。
我2007年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在广东佛山打暑假工。我会去佛山是因为我的兄弟姐妹都在那里。首先进了一家五金厂,搞螺丝,想想,女孩子怎么竟会愿意去那样的厂,我都想不明白那时候的想法了。打工一个月我就辞职了,工资有800多。那时还没到开学时候啊,总不能荒废了剩下的假期。
正好堂弟也辞职了,他说想搞早餐,因为这厂区卖早餐的做得太难吃了。于是我们就一拍即合。 他已经辍学,而我是还要回去读书的,所以他是老板,他要长期经营的,我只负责帮忙看摊子。如果赚钱了给我工资,不赚钱就白干。
只做了一天的准备工作,买了一辆三轮车,3口大锅,一大袋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各种调料。花了3000多元。我们居然都没有商量一下到底做什么早餐。全是弟弟一个人决定,他说这三口大锅,做一锅八宝粥,一锅瘦肉粥,一锅白粥。三轮车每天就拉这三口锅出去。
那时我们租的房子不在一处。
第一天,弟弟凌晨4点就爬起来煮粥。我5点左右过去帮忙。5点半推车出去,三大锅满满的粥!我就拉到原来上班的厂门口叫卖:新鲜滚烫的粥喽!弟弟在关键时刻却害羞了,借口跟我说,他到处转转,看哪里人流量多,明天就兵分两路(后来才知道他都没走,只是躲起来看,怕原工友看到)。
几个同厂的男孩子看到是我,都笑着过来打招呼,我不好意思,就请他们一人一份早餐,不收钱。他们讲做早餐很辛苦的,饭钱还是要给的,最后也都给了钱。我们的粥太烫了,他们都来不及吃,就赶着进厂了。
第一天的销量特别不好,三大锅粥最多只卖了半锅,剩下的我们自己吃,最后还是倒掉了2锅多,到底是煮得太多了。而且粥的味道确实不如地道的广东粥好吃。
于是第二天只煮了一锅白粥,情况比第一天惨,半天只卖了五六份,早餐时刻就过了,没了人影。又浪费了一锅粥。
于是我们反省了一下,粥太烫,暑天,没几个人会想喝,干脆不做了吧。于是我们改做凉拌粉,每天一早在菜市场买回河粉、肠粉,然后自己做汤汁。这样一来,特别方便赶时间的人打包带走,不打包的吃起来也快。
可惜我们想的挺好的,却忘了我们根本不会做调料汤汁,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手机,所以不会的东西也无从学习。于是凭自己感觉做了胡萝卜汤汁,也没先试吃,赶着就出来摆摊了。果然卖得不错,都打包走的。我们只做了30份,卖了20多份。
人散后,自己才有时间尝味道,不尝还好,一尝才发现不好,味道太怪了。可以预见,这样一来肯定不会有回头客的。
我们都犯了愁。弟弟直接说放弃吧,不干了,都没有让人越做越喜欢的感觉,只觉得越做越心烦。挫败感满满。
最后我们那个轰轰烈烈开始的摆摊,就这么惨惨淡淡地结束了,车子才骑了几天就当二手卖了,锅当废品卖。亏了2000多。说不出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