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两件事。
一、重读笑傲江湖。
二、听毛不易的歌
重读笑傲江湖是因为它又被翻拍了,看了几眼后实在是辣眼睛,赶紧找了原著来洗眼睛。
金老先生,您的孩子在外边被人打这么惨你就不管管么?
闲言少叙,鉴于剧实在太烂,所以今天不写剧评。我只想谈谈这本书及这个人,令狐冲。
才疏学浅,行文亦无规范,只求兴之所至,自由挥洒,淋漓尽致,愿能如独孤九剑一般,无招胜有招。
莫见笑。(其实说白了就是粉少,随便写写)
而恰好毛不易有首歌,在我看来与令狐冲十分契合,就是这首《借》。
不信你看这歌词
无边夜色到底还要蒙住多少人
它写进眼里 他不敢承认
可是啊 总有那风吹不散的认真
总有大雨也不能抹去的泪痕
有一天太阳会升起在某个清晨
一道彩虹 两个人
借一方乐土让他容身
借他平凡一生
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说中最政治不正确的一部,读过射雕系列,和天龙八部的都知道,故事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下,许多人物也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史实可考。金老先生将虚构的人穿插在历史的时间轴上,让读者分不清真实与虚构,是极为高明,极有历史功底的写法。
而笑傲江湖则不同,它是一面悬于现实世界之上的巨大镜子,它映照出现实世界的种种丑陋与美好,人人都有自己的镜像,事事都有同步的演绎,将现实拖进虚构中,用虚构讽刺现实。所以后记中说:此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此书写于敏感时期,了解背景后读起来越发兴味盎然,比如黑木崖决战的段落,童百熊被擒,杨莲亭将童百熊一家大小全部抓起逼他就范。让童白熊背《教主宝训》(这名字我听了简直要笑出声来),童百熊年近八十,一身铁骨,自然是嗤之以鼻,接下来就有意思了,书中这样写:
杨莲亭道:“童家各人听了,哪一个知道教主宝训第三条的,念出来听听。”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说道:“文成武德、仁义英明教主宝训第三条: 对敌须狠,斩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杨莲亭道:“很好,很好!小娃娃,十条教主宝训,你都背得出吗?”那男孩道:“都背得出。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杨莲亭笑道:“很对,这话是谁 教你的?”那男孩道:“爸爸教的。”杨莲亭指着童百熊道:“他是谁?”那男孩道:“是爷爷。”杨莲亭道:“你爷爷不读教主宝训,不听教主的话,反而背叛教主,你说怎么样?”那男孩道:“爷爷不对。每个人都应该读教主宝训,听教主的话。”
是不是觉得讽刺意味,呼之欲出?
再比如左冷禅五岳并派,为了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无所不用其极,灭刘正风满门,胁迫嵩山上下,逼定逸师太同意并派,作风狠辣。左冷禅最喜树立敌人,也不管敌人同不同意,先是魔教为大敌,后是不同意并派的嵩山为敌,武当,少林更不必说,凡是不站他队的,皆是敌人。
可不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但他千算万算,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还搭上了一对招子,这又告诉我我们另一个道理,伪君子比真小人可怕多了。
此书精彩处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再说令狐冲,史上第二惨主角(第一是空心菜狄云,连城诀)。经历了重伤,蒙冤,被师父扫地出门等一系列的打击。三观被毁的稀碎,身心俱疲。与射雕不同,笑傲江湖没有外敌蛮夷入侵,全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没有郭靖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他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矛盾与纠结。
一方面授业恩师对他进行洗脑教育,用老拳师老前辈被魔教灭门的难辨真假的故事为他树立一个敌人,再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如何以冬天般的寒冷对待敌人。
一方面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他相信由心而发的感受,曲洋的傲气,田伯光的守信,盈盈的痴情,向问天的豪迈。是他内心所感受到的,不忍也不能挥剑斩断的东西。
豆瓣大神一句话概括了令狐冲的痛苦。即迷信和价值观重构的痛苦。
迷信使得他念念不忘重归华山门墙,而内心挥之不去的疑虑又使他想置身塞外,退出江湖。
可惜有言道: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而令狐冲最终在这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路,那就是随兴所至,随遇而安,守住本心,不为世俗一时的见地所动。
所以初时人人对曲洋刘正风喊打喊杀时,他以身相护。后来岳不群人人得而株之时,他又念师恩执意不伤其性命。
所以他佩服任我行的豪气干云,助他夺得教主之位,也不齿与他对权力的迷恋,而宁死不入魔教。
江湖里的人都是被无边夜色蒙住的人,有人追逐权利,有人追逐变革,有人反叛一切,也有像令狐冲这样遗世独立,保持纯粹的人。
远者如嵇康,陶潜,近者如老舍,傅雷,都是这样的人,唯一不同的是小说里任我行,岳不群,左冷禅都死了,令狐冲有了盈盈举案齐眉,有了梅庄避世安歇。而小说外的人却寻不到一方乐土。
或许金老先生不愿写的太过残忍,总想给读者留一丝希望,那么我也愿浊世中有自由的隐士,而隐士们都有一方乐土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