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老师,累是常态。为什么呢?一个班主任, 班上所有大事小情,一律由他(她)解决,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事无巨细,几乎所有的事都是班主任一个人做。
大到各种活动:运动会,歌咏比赛,六一儿童节,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什么活动都得自己排练,自己组织。如果是个多才多艺的班主任,还行,如果像我,什么都不会,那就更累了。
每次组织活动都是赶鸭子上架,不会还要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做好。看着别的班主任做得游刃有余,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不会也就算了,每次开展活动还要评一二三等奖。毋庸置疑,每次自己班不是倒数就是正数第二名(这样的机会很少),对自己还是有些打击的。
每次都痛定思痛,下次一定要好好练习,一定要拿到好名次。等到下一次活动再开展的时候,仍然是原地踏步。真是出力不讨好,累并不值得。
这是大型活动做主角的样子,那么做配角,辅助身份,也一点儿不省力。 就说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年级组的年轻人多,我们这些老教师少,于是就甘当绿叶,帮助她们这些红花排练节目。
新老两代人的观点不断发生摩擦,处于辅助作用的自己,对活动还想提一些建议,结果得罪了年轻人。她不听你的,还对你有意见,甚至想撂挑子。几次之后,终于长了记性,开始认认真真地做好辅助工作。
按理说辅助工作应该很轻松了,其实一点也不轻松,仍然是一个字:累。 主角在前面排练教动作,你要在下面维持纪律。不是自己班上的孩子,根本不听。管得了东,管不了西;管得了左,管不了右;管得了左右,管不了中间;管得了中间,管不了前后。
你就像一个陀螺一样,反复地不停地转来转去,同时还要用嘴巴大声地吆喝,组织。 一节课下来累得从头到脚都是汗,嗓子也哑了。这还是一节课,排不了什么?接着排第二节课,整个下来全身上下都是汗,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一口气喝了两杯水还不解渴。 晚上回到家里,饭也不想做,也不想吃,就想躺在那里不动。 这只是其中的一场大型活动而已。
再说小事,就是班里所有学生发生的事。 回执单忘记带了,需要再次催促;衣服带少了,孩子生病喝点药又来了,还要看一看是否继续发烧?课间是否碰着,摔着,伤着了;临时有事就交待孩子在学校等家长,或者到亲戚家去……
班上的孩子只要有事儿,都少不了你。有的家长私发信息,有的发在家长群里。无论发在哪里,都必须让你亲自去交代,有时候自己事多忘了,麻烦就更大了。 你回到家,家长还问你。 真担心自己忘事,每天祝愿自己不要忘事,忘事儿就会有更多的事。
大事儿小事儿都是班主任的事儿,所以说累似常态,但也必须要有好的心态。既然是常态,那就勇敢积极乐观面对,想出好的方法让自己少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