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
时间是个收破烂的,你本想将破烂扔给他,却一不留神将自己也给扔了。
我看到陈炯的表情变幻不定,觉得这家伙果然还是重感情,爱琢磨。
看到陈永仁和刘建明在天堂上的对话是,我在想真的就没有人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了吗?人生就仅凭一纸文书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么。白与黑,孰是孰非,或许有的时候真的没有那么清楚的界限。
导演赋予了“天台”这一场景象征的意义,用陈永仁的话说就是“光明磊落”,因为陈永仁是个真正的“警察”。但是当陈把刘拷起来后说出这句话时,却被刘建明反问一句“谁知道?”的确,刘建明当时有把柄在手:知道陈永仁真实身份的人或许只有刘建明一人。
“警察”这个身份像是陈永仁生活中的一个光明面,一个大的方向。陈永仁会接受黄志诚“三年又三年”的许诺也是有这个身份在其中支撑。比起刘建明一直暗无天日的沉沦在充满不确定的未来中的苦恼,陈永仁显然要幸运的多,故而其悲剧的张力比刘建明要削减稍许。
可以说,陈永仁在阿孝被铲除之后开始,由徘徊于正邪之间的状态逐渐改变,这可以从他对自己警察身份的认同这点上看出。
反观陈永仁的出身,我们便可以发现,实际上陈永仁当卧底,不得不说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在警校时表现优异,并有极强的观察力记忆力;他有黑帮的血统,这比起其他卧底更具有隐蔽性,出其不意的效果。
尤其是他与黑社会无法否认的血缘联系,对于在警校学习的他来说,当卧底几乎就是命定的事。但是他的警察身份一直左右着他,使他与黑社会的天然血缘关系相抗衡,也使他遁入“无间地狱”。
“我是警察”这句话,道出了陈永仁的生命意义和命运。他要为这个身份而牺牲自己的邪恶背景,也要为寻回这个身份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当陈永仁被探员林国平击毙,尸体正好倒在电梯口,电梯门的开开合合正象征着陈永仁对自己警察身份寻回的失败。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
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机会的话,拿命来换。
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
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结束,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机会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机会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又再回到起点从头上路。
他们两个人的三次正面交锋在一点一点地拉开他们的距离。还记得刘德华和梁朝伟在一起听音乐的时候,当时他们之间仿佛是一对很好的朋友,语言上的交流也让人觉得亲切。
同样的两人,在刘德华办公室他们之间第二次对话,但一张桌子已经无形中暗示着他们之间的分裂态势。最终,当在大厦楼顶的那场戏中两个人的位置和语言已经完全对立了。
陈永仁的去世并没有给刘健明减轻压力,反而让他开始有点恍惚起来,把自己当成是陈永仁,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做了这个事情,但那就只是幻觉。
那么,当刘健明流着泪水看着和陈永仁一般死去的杨锦荣,他的梦终于醒了,他知道他无法摆脱他就是刘健明的命运,他无法将刘健明这个黑暗的阴影移嫁到杨锦荣身上,他又一次重复了刘健明的错误,他已经在错误的轨道上偏离太远,无论他怎么挣扎,怎么反抗,命运的魔力已将他吸走,他伸手可及却无缘触及的“好人”已离他越来越远。
有人说陈永仁很可怜,一个好人,却以坏人的身份,在阴影中出生入死、忐忑不安、阴沉忧郁、压抑苦闷地活了十年,好不容易盼到了解脱的一天,却被一颗子弹轻易地结束了他心中盼望已久的解脱的到来。
可是我觉得刘健明比陈永仁更可怜。陈永仁至少有李心儿诚心相待,可以快乐的笑;至少有沈澄,杨锦荣这样心照不宣的同伴,可以欣慰,可以为自己鼓励。
刘健明有什么?就连面对女友,也只能对着她笑,背着她失神;刘健明没有真正的同伴,没有可以说出真实自己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孤身一人。他和陈永仁一样地痛苦,挣扎,反抗,却不能如陈永仁一样得到赞扬得到许可得到怀念,他得到的只有不理解与不信任。
所以,刘健明要结束自己的痛苦,那沉沦于无间地狱中的痛苦。
{余曼}
我们都听过很多故事,有的来自长辈的交谈,有的来自银幕上的表演。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偶尔,我们也写一些故事。创造一个人物,并让他代替我们去体会离合悲欢,酸甜苦辣。代替我们的勇敢,也代替我们的软弱。
这些故事有的时候讲给众人听,有的时候只讲给自己。而我们唯一很少做的,是讲出自己的故事。
说实话,我看的时候对于某些时间概念,总觉得稀里糊涂的。只记得,影片中反复播放蔡琴的那首老歌《被遗忘的时光》。在影片的开头,互不相识的刘建明与陈永仁在音像店第一次碰面,这两个不久就要拔刀相向的男人竟然坐在一起欣赏着这段音乐。时间不断向前演进,时间背后的真相逐渐显得昭然若揭,它与表面看到的往往大相径庭。
看的时候,我挺心疼陈永仁的,长期的无间生涯使他的精神处于高度紧迫之下,出现了暴力倾向并带有轻微的人格分裂。一方面他作为黄志诚的卧底,希望帮助黄志诚铲除恶势力;另外一方面,无论是在倪氏家族抑或是在韩琛手下,他或多或少都流露出对于其哥哥阿孝与其老大韩琛的复杂感情,故而有时迷失于正邪之间。
而刘建明则险象环生,但却生不如死,依照《终极无间》中一段字幕:“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刘建明的“寿长”正是无间之苦的最高形式。
陈永仁的身世决定了他与黑帮不容否认的联系:他与黑社会龙头老大倪永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他作为私生子,却无法获得在黑帮中的地位。他的哥哥阿孝则是一个极重家庭的人,他对陈永仁无时不显示出作为兄长的关怀和信任,而陈永仁又由于其警察的身份,决定了他必须出卖身边的人,包括自己。
当阿孝被黄志诚击毙时,阿孝发现了陈永仁身上的监听装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阿孝才知晓竟然被自己的家人所出卖。陈永仁在被哥哥知道其身份后所表现出的内心矛盾与痛苦影片没有直接进行描绘,而是用了东方式的含蓄手法留待观众自己去解读。
在《无间道》系列影片中陈永仁与黄志诚、韩琛都有类似于父子的关系,但是正是黄志诚击毙了自己的哥哥阿孝,而大哥韩琛却三番五次设计试探陈永仁,使陈永仁几次都险些命丧黄泉,陈永仁长期的双面效忠使得他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即“无间地狱”。刘建明把陈永仁击毙后,陈永仁的尸体被卡在电梯口,电梯门不断开合,正象征着陈永仁悲剧的无间命运。
我觉得,傻强这个角色是这个电影中活得最为轻松自由的。他从来不考虑过去与未来,只是苟且度日。但他可能是影片中最先知道陈永仁身份的“局外人”。
在被刘建明派来的警员追捕这场戏中,傻强通过言语暗示陈永仁他已经知道了陈的身份。傻强最终没有把陈永仁抖出去。傻强只有陈永仁一个“小弟”,傻强对陈永仁有了很深的兄弟情义,陈永仁对傻强也同样有情同手足的感情,双方都不愿承认事实真相。正邪之间终是势不两立,但兄弟情义是无错的。
临死前他告诉仁哥,"总之呢,如果一个人在做一件事,却很不专心地看着别人,他就是警察。"说实话,那一刻我羡慕阿仁。
虽然混迹在一帮老谋深算的人之中,但他依旧可以保持自己的单纯。他愿意相信,愿意坦诚。他的心还算是很干净的,或许他没有奸诈地保住自己的命,但是他依旧守着他以为的兄弟情。或许在阿强心里,这样的死去是很值得的。
关于时间,关于命运,我们都无奈而沉默。有些人会说要慎重地选择,但往往命运不会给我们太多考虑的机会。
主动选择时间可能只有几秒,要不就凭着直觉猜一个,要不就等着几秒钟之后的被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主动选择,因为他们不甘被选择。但是做了选择之后又常常会耿耿于怀,因为不管怎样考虑,我们终究只能选择一条路。
人们总是疑心着另一条路会不会有更好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