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法考辅导用书由司考的“三大本”调整为“全四册”,2018年大纲附录法规总量为358件,依据大纲考点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调整学科组成,全面增补完善相关内容。各册学科组成:
第一卷(4个学科):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二卷(3个学科):刑法、刑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三卷(3个学科):民法、商法、民诉法与仲裁制度。
第四卷(8个学科):法史、经济法、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无论是三大本还是四大本,历年司法部制定的辅导用书其实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参考教材,并没有很针对考试,很多东西只是罗列性的按章编写,不像辅导机构里的考试用书,针对考点、重点、难点有的放矢的服务考生的复习。
刑法的概述
一、刑法渊源
刑法的渊源即刑法的表现形式,中国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附属刑法)、刑法修正案和单行刑法。
刑法典通常被称为普通刑法。
单行刑法我国只有一部。是1998年《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中国没有。
二、刑法的性质
1. (规定内容)特定性。 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只调整犯罪行为。
2.(保护法益的)广泛性。 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保护的法益广于其他法律。
3.(制裁措施的)严厉性。 违反刑法可能面临刑罚的处罚,而刑罚限制剥夺人身自由,更甚至于剥夺生命。
4. 补充性。 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保护。刑法是其它法律的保障法。有刑法作为后备保障,规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人们才会认真地遵守其它部门法,例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醉驾入刑。
三、刑法的机能
1. 行为规制机能。 刑法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包括规制一般人的行为,如醉驾入刑后可以让大部分
人喝醉酒后不开车;还包括规制法官的裁判行为,法官需要在刑法的范围内裁判,不能违反或超越刑法的范围判决。
2. 保护法益机能。“保护法益机能”是双重的,不仅要通过打击犯罪来保护犯罪所侵害的法益;而且在打击犯罪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刑法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如盗窃罪如果没有死刑,法官就不能对触犯盗窃罪的人判死刑,从这角度看,刑法可以限制公权力,从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法益。
3. 自由保障、人权保障机能。(1)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大宪章”,通过罪刑法定原则,明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使国民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预测可能性,保障行为自由。(2)同时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通过罪刑法定原则,明确行为和对应的刑罚限度,要求司法者必须在刑法的范围内定罪量刑,从而限制了国家的公权力,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