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软件工程师读后感——用代码改变世界的人

读了这本书尤其是最后的一部分行业大神部分,“非人哉!”领军界的人物果然是我等可望而不可及的,与我这种吃行业福利的人不同,感觉那是我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转到内容上,这本书有一句话足以成为我的座右铭:‘’几乎所有人都会混淆行动与进展,混淆忙碌和多产 ‘’,这句话似乎可以抨击一切低效活动,不仅在这个领域实用,在任何领域都适用。这大概就是高中时候老师嘴里常说的“假学习”吧。

前两天看到CSDN发的一篇文章,说30岁以上的工程师大概只占行业的22%,那从这本书角度出发,大概是大多数工程师没有达到30岁工程师应该达到的标准水平,有了几年工作经历但仍然没有成为高手并且不具备前瞻能力和取舍能力,如果我是公司老总,大概也不会留。

那进一步想:为什么大多数工程师到了30岁但是水平没有达到行业大神的标准呢?是本身没有跟得上技术的更新迭代,还是本身学习能力的问题,抑或是被生活的琐事绊住脚从而影响职场上的得意呢?我不知道,因为没有经历过,大多数人也不会承认自己的差劲。

坦白说这本书的项目管理方面我觉得现在看为时尚早,等到 半年或者几个月之后,再拿出来看可能会在项目方面比现在收获的要多得多。

在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国内外的不同。国外的公司更注重效率协作方面,所以制定代码规范也好,开会也好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完成的,而国内可能由于分工的矛盾,仅仅是开会就会占用大多数时间。前两天还看到知乎上有人提问:已经离职了上司要求回去讲代码,我应不应该回去?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领头的是否一开始就没有对代码的要求做出规范,所以等员工离职后还要面临这种尴尬的境地。

但还是足以从这本书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代码不规范、没有明确模糊不清的问题、以及看身边人优秀的代码学习以及用 知识树系统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等,都是现阶段我作为一个新人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新人来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最大程度上做好当前的任务,起码要做到读理完成代码任务,这是我觉得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最应该做到的。

感觉这本书让组员看有点早,但是有些点他们还是需要知道的。所以看的时候也会分享给他们。比如代码规范,注释要求,还有行业薪资水平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