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每个人的喜好都会有所不同,因为,它与人的成长、相聚、离别、故乡等一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息息相关。美食,它里面有爱,也有回忆……
我年幼之时,七十年代正是食物非常紧缺的时候,爸爸妈妈要上班,我在乡下奶奶家长大的。
那时候,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早饭基本上都是蒸一锅红薯,然后就着一碗能照见人影的稀饭,再配上一点咸菜,喝得滋滋作响,吃得津津有味。
而我最难忘记的是奶奶家对门邻居煮的红薯,按村里辈分我也叫她奶奶。
“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也不假,那时侯,四五岁的我,每天早上一起来脸都没洗,就睡眼朦胧地坐在邻居奶奶家的门坎上,等待着去地里摘菜的奶奶回来。
邻居奶奶很少下地,基本上都在家里洗衣做饭,我每天早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她灶屋的门坎上,看着她烧火忙碌,等着红薯的香甜味慢慢地弥漫整个厨房。
红薯,她并不只是蒸着吃,有时剁碎了或切成丝煮汤,汤里有时加一把豆子,有时加一把米。就是这种再平淡不过的主食,在邻居奶奶的手里却变换出了不同的口感,令我永远也吃不腻。
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那种没有削皮,把洗净的红薯放在大铁锅里,用柴火慢慢焖,等到水焖干了,锅底起了一层糖浆,那才是我认为最好吃的红薯。
邻居奶奶做的红薯很好吃,可更难得的是,在那个家家户户没有多少余粮的年代里,她却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薯一熟,总是第一个拿给我吃,从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
那时的人们,总是用最朴素的行为诠释着邻里之间和谐的情谊。与其说我忘不了红薯香甜的味道,倒不如说更难忘的是邻居奶奶所给予我的温暖。
“味比青门食更甘,满园红种及时探。世间多少奇珍果,无补饔飧也自惭。”这是清代诗人黄化鲤对红薯的赞美。红薯虽不值钱,可是,世间许多的奇珍异果,都会在它的面前自惭形秽。
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比长安城东青门的“东陵瓜”还要甘甜,而是它里面还有一种别的瓜果所没有的味道,那就是“故乡的味道”,还有邻里之间的爱。
我的童年里,除了红薯,还有一种美食也是我们那个年代,夏天里每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美味——“冰棍”。
炎热的夏天,每到下午,我们几个小孩都会侧耳专心去听村口头自行车的铃铛声。只要一听见那一阵阵铃铛声,伴随着清脆的叫卖声,我们便欢喜雀跃、兴奋不已,撒着光脚丫子赶紧跑回家叫大人来买冰棍。
奶奶十分宠溺我们姐弟仨,老母鸡生下来的鸡蛋总是舍不得卖,全部攒了下来,留着每天给我们换冰棍吃。
那时候,一个鸡蛋能换三支白糖冰棍。哥哥在城里上学,很多时候都会多一支出来,但是剩下的这一支奶奶总是舍不得吃,让我和弟弟分着吃。而那时候,我们吃冰棍时总是舍不得一下子就吃完,通常都会用一个杯子接在下面,然后慢慢地吮吸,仿佛在享受着人间极味,哪怕是看着冰水一滴一滴地掉落在杯子里,心情也是十分愉悦的。
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奶奶望着我和弟弟吃冰棍时那满足的笑容,甜丝丝的冰棍里,渗满了奶奶对我们的爱。
到了八十年代,我和弟弟都回城里上学了,由于爸爸和妈妈都要上班,常常是早出晚归。所以,从那时起,哥哥就担任起了给我和弟弟做早饭的责任。
其实,那时候哥哥也只比我们大两三岁。对哥哥做的早餐记忆犹新,是因为那时候哥哥只会做蛋炒饭。
每天早上,哥哥都会比我和弟弟早起。他起来先把煤炉子的风门打开,然后自己先去洗漱。等炉里的煤球燃旺了他便开始忙碌起来。
每一个清晨,当蛋炒饭的香味渐渐弥漫整个屋子,我和弟弟便会醒来。
但很多时候,我和弟弟都要等到哥哥来掀我们的被窝才肯起床。然后,哥哥还会很有耐心的等我们磨磨蹭蹭吃了早餐以后才去上学。
哥哥的蛋炒饭一直炒到他十四岁去南京求学,而我和弟弟早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是闻着蛋炒饭的香味而醒来。
直到现在,每次提起哥哥的蛋炒饭,妈妈时常念叨着说,她最对不住的就是哥哥,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我和弟弟,那么小就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一切都靠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后来长大了我才懂得,这其实就是爱……
如今,哥哥已经学会了做很多的菜,闲暇之余也会在我们微信家族群里晒晒他做的菜,但我,还是很难忘记小时候他给我们炒的蛋炒饭,除了香,还很暖……
著名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说:“所谓美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逢。”美食,不仅仅满足了我们的口欲,它里面还有爱、有温暖、有相聚、也有别离。有时候,就有那么一种滋味,无论你脚步走多远,无论岁月如何改变,它总是令你熟悉而又顽固,永远锁定在你的记忆深处,日久弥香。
当你每次回忆起一种美食时,其实,那里面已经有了时间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里经过时间的发酵,使我们早已分不清哪一种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而世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