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早已听说电影《沙漠之花》看了相关的影评,出于好奇,大致看了电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影片讲述了出身非洲索马里沙漠的牧羊女沃丽斯,经历了痛苦和挣扎,凭借着自己的善良,努力,勇敢,坚韧不拔和好心人的帮助,最终蜕变成为世界顶级名模的故事。
非洲许多国家,女孩4—8岁就要遭受割礼这种非人的折磨,也就是割除生殖器,只是为了保证女性婚前的纯洁,纯粹是封建迷信,就像旧社会的裹小脚。不幸的是年仅三岁的沃丽斯也没逃过,她被母亲抱着来到荒芜的沙漠石岗,母亲狠下心抱着女儿,同时强行用力掰开大腿,割礼师毫不留情拿着刀片伸进阴道,把生殖器切割下来,再用玫瑰刺把血淋淋的伤口缝合起来。
实施割礼的人一般是母亲,女性亲戚或当地的割礼师。大部分都在无麻醉,安全措施下进行,卫生,消毒无法保障,这种情况下,因为伤口感染,孩子当天多半会离开人世。多年前,沃丽斯的姐姐死于割礼,所幸的是老天开眼让她成了幸存者。
望着沃丽斯被割礼的场景,我的心紧紧揪了起来,心如刀绞,恨不能立刻穿越时空赶往非洲,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不光是为她,更是为了所有非洲部落的女童。
沃丽斯大难不死,却没迎来幸运,12岁那年,父亲为了五头骆驼逼她嫁给60岁老头,她得知此消息决定跟命运抗争—逃婚,要投靠居住在摩加迪沙的外祖母。
或许是母亲疼爱女儿,在她的帮助下,沃丽斯成功逃婚,临走前让弟弟送行,他提出要和沃丽斯一起走时,沃丽斯说让弟弟留下,她要去挣钱,挣到钱就接他走,看得出她们之间浓浓的姐弟之情,就这样,沃丽斯没有鞋子,赤着脚在沙漠中不吃不喝,冒着生命危险,走了两天,终于来到外祖母家。可见为了逃婚,竟然不顾一切。
一次交流中,外祖母提到当年沃丽斯的母亲甘愿为父亲逃走的故事。
好景不长,外祖母无力收养她,只能送往伦敦的姨妈家去做女佣。
到了姨妈家的沃丽斯,成了寄人篱下的女佣,一天到晚干活。一场意外,姨妈一家要返回索马里,沃丽斯想起童年遭遇的一切,不愿回到那个令她伤痕累累的地方,于是便趁乱逃走。
护照过期,又不会英语的沃丽斯无法找工作,流浪在伦敦的街头,结识了服装店导购员玛丽莲,善良的她收留了沃丽斯,还帮她找了一份工作,在快餐厅做清洁员。
一次偶然,沃丽斯被伯乐相中,反复邀请她当模特,起初沃丽斯不感兴趣,从未理睬。
身体疼痛去医院动手术。医院里,白人医生为沃丽斯检查后无奈起身告知:“已经拿走的东西,我不能替你复原。但至少我一定不会让你觉得痛,好吗?”可沃丽斯听不懂白人医生的话,正好黑人医生在场,恶毒,冷漠的他要求做翻译,借机斥责沃丽斯不知羞耻,沃丽斯忍痛离开医院。
这一幕,白人医生和黑人医生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成了鲜明对比,使我们看到人性的善与恶。
万分沮丧的沃丽斯,找到请她做模特的老板,成功被选为模特。
玛丽莲劝说沃丽斯做了手术,出院后,她让玛丽莲教她走台步。
沃丽斯为获取英国永久居住权和维修工假结婚,一年后如愿以偿留在英国,成了名模,面对记者采访讲出过往的心酸经历。
成名后的沃丽斯就在事业越来越红火时,选择离开T台,毅然决然做起慈善。
重生后的沃丽斯站到台上,成为第一个公开谈及割礼的人,她所描述的真相,震动了西方世界。
影片是真实故事改编,故事原型是华莉丝,专门写了书,比电影更残酷,让我们感到比她以及惨遭割礼的女童不知幸运多少倍。
更令人欣喜,骄傲的是,华莉丝被联合国任命为“反割礼”特使。在她的奔走下,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多国陆续通过立法禁止女性割礼。
华莉丝的故事更让我相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含义。现如今已成婚,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屈不饶,充满大爱······因为华莉丝的存在改变了众多非洲女童的命运,她无愧于沙漠之花的称号,美丽而坚强。
目前每天仍有六千名少女惨遭割礼,愿华莉丝早日把割礼赶走,愿各国所有的孩子都能被世界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