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eyond的情怀,从1983年成立,乃至2003年正式解散,虽然黄家驹在1993年就已经陨落,但说到beyond永远都绕不开黄家驹,无论他是否还在,这三个字永远都显得意义非凡,他是歌迷心中的骄傲,同时也包含了午夜的唏嘘。
一道彩虹
关于黄家驹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这是一个邻家男孩的成长历程,带着真挚的笑容,以及动人的音乐,在人间走了一遭,然后就匆匆离去,只有三十一年的光阴,虽不算长,但也足够慷慨和豪迈。如果他是一个婉转的女人,我一定会把他当做天使。
没有音乐前,他一无所有
没有家室背景,一切只能靠自己奋斗,早年在社会上的艰辛,让黄家驹体会到了世间冷暖,所以他的歌词,有着更真挚的力量,那是你我都能察觉到的感受,和高谈阔论的“偶像”们相比,没有那层朦胧的薄雾(爱意绵绵),褪去(男欢女爱)的虚伪,带领人们看到了真正的彩虹,原来歌曲可以这么有力量,并且源远流长。
初心最可贵
在那个原创主义缺乏的年代里,黄家驹始终坚持初心,不随波逐流,这是尤为可贵的品质,即使在今天这个更加提倡原创的时代里仍然受用,因为不论何时,总会有一些想抄袭的人,坐享其成确实比在冷板凳上创作更为舒服,投机取巧的人那么多,坚持就意味着在下雨的天空里等待彩虹。
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大家更怀念黄家驹,因为内心的情感和信仰,即使他已离开人间二十余载,记忆中的那道彩虹仍然没有变淡。
无泪的遗憾
比起彩虹,我更愿意看到阳光,如果黄家驹沐浴在阳光中,或许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了,那样黄家驹可以玩他最爱的摇滚。
在华语乐坛,几乎没有人比他更热爱音乐了,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动人歌曲外,还披了一层被人诟病的流行外衣。
BEYOND早年的歌曲,很金属,也充满了实验意味,如果从标准定义来说,那时的他的确非常摇滚,可是在那个醉生梦死、风花雪月,靡靡之音盛行的年代里,即使你再摇滚,说又愿意回头看你一眼呢。
妥协是为了顺应潮流,而不是真正的内心,黄家驹绝对是华语乐坛中最摇滚的人之一,但他也无法逆转潮流,说到这又难免悲伤了,关于BEYOND是否摇滚,对于那些不了解的人,会耐心地去倾听别人的故事吗?
如果一味的拿着别人的定义来衡量自己,那么中国有真正的摇滚吗?
本文版权归“三火谈摇滚”所有
欢迎分享,如要转载
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