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4天。
原文阅读: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讲解:
子贡说:贫穷但也不巴结讨好人,富有也不自傲于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您觉得怎样?孔子回答说:还可以吧,不过不如虽然身处贫贱却依然充实而快乐,虽然家财万贯却热爱学习礼法。
子贡说:《诗经》上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么一句,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我现在可以和你深入地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就能拓展思路。
启发思考:
1、“贫无谗,富无骄”与“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这段话探讨了“贫无谗,富无骄”与“安贫乐道,富而好礼”两个层次的行为表现。之前,听老师讲《论语》课程中说到,子贡提出了非常多的好问题,使得孔子的很多精彩思想得以阐述记录。这个问题必是其一。
人生而不平等,出生和际遇带给每个人迥然不同的基础生活环境。贫穷和富有的差别,可能如同生活在沙漠和大海的差别。那么,身在其中的个人是否应该都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呢?如果是,该怎么做呢?
子贡问“贫无谄、富无骄,何如”?这是表达了在“贫”“富”的境遇下“不做什么”,能够这样已经很可贵了。但孔子的回答是“还可以”,不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是在说,在特定情况下,“要做什么”!
一个人要“不做什么”,或“要做什么”,既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局限,又是个人的选择。尽管君子奉行“温良恭俭让”的行为标准,但是在意志品质和价值态度上,孔子处处体现出人格意志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孔子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环境不可预测,但态度可以自己抉择,无论贫富,不管顺逆,任何境遇下都可践行“君子之道”,即便做不到也可以“就有道而正蔫”。
2、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由“不做什么”与“要做什么”联想到,现代西方思想中关于“自由”的各种争论,有两种核心的自由概念令我印象深刻。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把这两种自由叫做“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简单地说,消极自由就是,我不想要什么、就可以不要什么,英文是free from。而积极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英文是free to。换句话说,一个是摆脱障碍的自由,一个是实现目标的自由。
消极自由强调的是,维持一个不受干涉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消极自由更像是一种机会,不一定有明确目标,只要保留了这个机会,就算什么都不做,你也保持了你的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的目标,往往指的是,那个理性的自我能够主导自己,去实现高级的目标。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自律给我自由”,这里说的自由,就是克服自己非理性的一面,实现积极自由。不过,“自由”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伯林也说,“积极自由”也容易被滥用。我想,既不可以“自由”为由侵犯他人的界限,哪怕是家人;也不可以“自由”之名放弃该当的责任。
但具体境遇中,各种价值取向原则何者优先,仍会存疑,认知改变,选择不同,如子贡所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只有持续学习反思,不断修正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