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的积累,好过一切的捷径
各位笔友们你们好我是尹航;一名在唐山生活的95后,主业是一名化工工人,副业是食疗的推广者
致力于用五年的时间寻找200位非常同频的食疗合伙人!
昨天我们说到,蒋大因为对自然农法感兴趣开始翻阅更多的书籍,其中有一本《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对蒋大启发特别大
里面写到一个日本人,因为想种植不打药的苹果,坚持八年后梦想成真的故事
这篇文章不仅打动了蒋大,也打动了我,我相信也会打动更多人,因为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的执念,更是每个人对于内心道德底线的坚持和弘扬
食品安全不论何时都是共同关注的话题,没有安全就没有健康
所以,蒋大就在这个问题上开始深挖钻起了牛角尖,先是向上边申请买地,自己种地坚持生态管理不打药,又开始在归农的线下村庄打造农家院,建立鸡鸭的农舍,又不断在周围请教怎么买到良性的蔬菜种子,归农的雏形就这么起来了
其次就是在公司内部建立内部文化,一个人的观点和梦想要想被放大和传播,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群认可并愿意弘扬这个理念的团队,不断说不断分享
这时候朝英姐、胡涛等一群最初聚到一起的人就开始了分享,和众多会员一样,最初涛哥他们也是处处碰壁,谁也不信这样的农产品电商会做起来更别提形成规模化了。
但他们就像是稻盛和夫最初一样,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放弃,而是更加专注的做自己的努力,没有顾客时就专注土地的研究和种植,有人问时就真诚的回应问题
同时他们还四处奔波,以求可以合作一些和自己一样理念的农产品,雪梨膏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早在归农上架并且长盛不衰的食疗产品之一
也算是同病相怜吧,最初的雪梨膏也是因为梨子成熟后却卖不掉,因为没人觉得吃梨子能有啥显著的身体疗养作用,所以即便是自然长成的梨膏烂在书上也卖不出去
而当时的杜宇看见这种情况不得不赶紧联系卖家,看看谁愿意解决梨农的生存问题
今天就先说到这儿,每次一写就停不下来,因为想写的太多了,但是要注意文章定位,这就跟食疗一样,要明确自己的方向,不能随便跟着别人的需求走,食疗的真正作用才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