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 升华生命。诸神的恩宠读书笔记系列之七】
一、热爱李娟的文字
世上有无数个叫李娟的女孩,只有阿勒泰的那个李娟让人过目不忘。
如果用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来形容李娟的散文,我会选小鹿。小鹿纯洁,敏捷,灵性,美丽,又透着呆萌。李娟的散文正是如此,读她的散文,是极大的享受。
最近,重新读完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三部曲、《冬牧场》等。第一次阅读李娟是2014年年底,她的书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和感动,还有力量。从此,成为她的铁粉。只要她还写,我就会是她最忠实的读者,也许是之一。
二、为什么要向李娟学写作
李娟不是横空出世的文坛暴发户,从少年时代起,她就笔耕不辍,零星发表作品,写专栏。直到阿勒泰系列震惊文坛,才算熬出头。漫漫十年写作路,一朝成名天下知。尽管我觉得她是个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天才,但天才也需要努力啊。目前,李娟出版的书已有九部之多,如果照这个势头写下去,没几年她就能著作等身了,甚至远远超过她的个子——目测她应该不到一米六五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她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没上过大学,可这并不影响她的才情。文字在她笔下,像木头在鲁班手里,像泥土在泥人张手里。有句古话形容美乐是“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依我看,这句话也可以嫁接过来,形容李娟的散文。世界上如果真的存在神笔马良的故事,那么,那支笔现在一定落到了李娟手里,被她死死攥住,视若珍宝。说实话,我常常想,像李娟这样的人(还有余秀华),如果一路上大学,上研究生,上博士,进党政机关......那怕就完了。写出来的多半得是老气横秋的八股文,浪费了天赐的好才气,罪孽啊。——还好没有。
她获奖的情况,请问度娘,不赘述。只说一句,奖项都是严肃文学范畴的,含金量杠杠的。
三、李娟散文艺术特色分析
太喜爱李娟的文字,所以专门花时间分析出她文章特色,权当自嗨吧,如果能对他人有益,那更是意外惊喜!下面,仅以《我的阿勒泰》一书为例,管中窥豹,试着从主题、素材、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谈谈我所理解的李娟散文的独特之处。
1、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也决定了文章格调的高低。读李娟的散文,常有一种端起望远镜眺望生命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一篇篇生动有趣而内容琐碎的文章累积起来的,深远而厚重。所以,李娟的散文很畅销,但是她的散文是可以流传下去的那种经典畅销,而不是一阵风式的那种肤浅的畅销。
总体来说,李娟的散文主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热爱生命。再细分,大致有五个方面:
(1)生命的孤独
(2)生命力的顽强
(3)人的渺小
(4)万物有灵且美
(5)慈悲
2、素材
读每一篇散文,你像是撂下望远镜,坐在显微镜前,仔仔细细观察切片上的每一个细胞,研究它们细微的运动。外婆,母亲,牧民,小孩儿们,小猫小狗,花花草草,生活里的各种小确幸,就是那张切片上待研究的细胞们。
李娟文笔细腻生动,有赖于她极强的观察能力。读她的散文,她笔下的人和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帧一帧的印入读者脑海。我常常怀疑,李娟能把一坨牛粪写出花儿来,关键是,还毫不做作。后来,这种猜测在《羊道》中被证实,她不仅把牛粪写成富丽堂皇的宫殿,连牛粪里的屎壳郎也被写成正在享受盛宴的皇亲国戚。太有意思了!契柯夫曾对青年作家说“要能把桌子上的一只烟灰缸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来”(大意),就是说在留心观察和发挥想象力对写作的重要性。
前两天,看了一眼李娟最近的博客。她写一只路上碰见的壁虎,寥寥几行,那只壁虎就活了。可见,这种能力是她平时就养成的,观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事事留心皆学问。李娟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认真。
3、结构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简单说,就是安排情节和组织素材的方式。结构好,文章就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读起来津津有味。结构不好,文章容易重点不突出,散乱无序,不忍淬读。可见,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读完李娟的七本散文,我终于明白了,她的文章为什么能牢牢把我抓住?七本书,摞起来也是很高的一截了,居然被我一字一句高高兴兴地读完了。好吧,我读书少,从来没有读过同一个作家的这么多书。
为什么她的文章如此吸引人?结构安排得极好,是重要原因之一。读李娟的散文,更像是读小说,在真实有趣的基础上,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下面,以《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一篇为例,简单分析下李娟是怎么安排这篇文章的结构的。
一开头,文章写再荒漠地带骑摩托车出行的种种好处,比如随时能走,不用等车;出行成本低;不晕车等。接着,笔锋一转,写摩托车出行也有不好的地方,主要是风沙大,一路上很受罪,等等(对比)。然后,她写休息的时候,自己掏出五块钱,风太大,钱被大风刮跑了,赶紧去追钱。为什么要掏钱呢?因为摩托车行到半道没油了。为什么没油了?因为管子漏油。所以要买油(倒叙)。随后,她写她继父回忆一次在戈壁滩爆胎的情形,那次更惨(插叙)。终于等来一辆摩托车,主人热情地分了一些油给他们。为了表示感谢,她想给那人点钱,于是她就去掏那五块钱......看,故事到这里,形成了一个闭环。一件平淡的小事,在李娟笔下一波三折,一下子变得充满戏剧性,趣味盎然。再加上她幽默诙谐的语言,绝了!
此外,她的一些文章,开头往往有“一惊一乍”的特色。比如这篇《赶牛》。第一句写道“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就去赶牛。”你是不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接着看呗。
还有,有些文章就是最直接的开门见山式。比如《小孩努尔楠》。开篇是这样写的“小孩努尔楠的声音属于那种音量不大,穿透力却特强的类型。”很直接了当地写出这个孩子的特点。中间又用具体事例写这个孩子怎样天真可爱,很有趣。
李娟散文的结尾也很有特色,常用的两种,一是戛然而止,一是联想。意境悠远,耐人寻味。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李娟的散文里,倒叙和插叙很常见,起承转合顺畅自然,文章布局十分精巧。在《我的阿勒泰》一书中,尤其明显。她的文章开头抓人,情节曲折,代入感极强。
4、语言
语言文字大师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并认为写文学作品,应该尽量使用人人都听得懂的大白话。他认为这一条对作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他还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
每一个读过李娟散文的人,都惊异于她对语言文字的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她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个人觉得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平字见奇,朴字见色”,这一点,李娟的散文中非常明显,几乎不用生僻字眼,行文非常口语话,流畅、有趣!生动有趣,是李娟文章语言的最大亮点。
大致总结了一下李娟散文的语言特点:
(1)大胆造词(文章一般不提倡造词,但她造得很形象很精准,是例外);动词运用的极精准。
例. 他严肃地从自己左手边的抽屉里摸半天摸出一个玻璃瓶,严肃的拧开盖子,往左手手心里倒出一把白药片,然后用右手手指在那堆药里点点点点点......,非常负责任的说出一百到两百粒(足够你再病五次的),剩下的原倒回瓶子,在很大方地“刷”地的从正在看着的杂志上撕下半页纸,严肃的给你把药整整齐齐包好——“一天三次一次三粒。”(《要是在喀吾图生了病的话......》)
(2)排比句,象声词,列举,通感,想象力丰富,联想能力强(两者不太一样)。
例1.列举&通感:小孩努尔楠的声音属于那种音量不大,穿透力却特别强的类型。娇脆、清晰,像是在一面镜子上挥洒着一把又一把的宝石——海蓝、碧玺、石榴石、水晶、玛瑙、猫眼、紫金石、霜桃红、缅玉......
例2.想象力:去澡堂洗澡,带必备的用品——这是很简单很简单的事情,我却总是做不好。当我侧着身子又一次绕过水池子走向我经常使用的一个龙头时,便拼命想:这次忘记了什么呢?这一次又是什么呢?什么在意识中消失了呢?我还有什么不曾感觉到、不曾触及到的呢?我侧着身子在拥挤的森林中行进,草丛深厚,灌木浓密,树木参天。我发现一只静静伏在布满翠绿色字母图案上的蜘蛛网的、背部生有红色塑料纽扣般明亮的奇特器官的六角蜘蛛,我轻轻地扒开枝叶,俯身在那里长久地看着。这时有人从我背后悄悄走开,永远走开......而在此之前,我在这森林里独自穿行千百年,没有出口,没有遇到任何人。(《我们这里的澡堂》)
(3)细节描写(特写),夸张,比喻,自问自答,双关句。
例1夸张:可日子一久,发现在这种鬼都不路过的地方,坏人根本就混不下去。(《在河边》)
例2细节描写: 可他总是穿着褴褛宽大的衣服,长长的袖子上打满补丁,一直垂下来盖住指尖,肩缝上脱了线,鞋子被大拇指是个顶出一个洞来,但他并不为此感到些许的难为情,他回过头,向戏剧里甩水袖一样把小手从肥大的袖子里抖出来,他在柜台上,露出鼻子以上的部分,神情专注而坦白。(《小孩努尔楠》)
(4)高频口语词:“生疼”“xx得很”“xx死了”“美得你”“天大的xx”,非常有生活气息。这个例子太多了,且都是短句,故不举例。
(5) 生动的人物对话:非常多,不举例。
(6)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例: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了今天,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反复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永远留住了我。那里每一颗深埋这地底的紫色浆果,每一只夏日午后准时振翅的蝉鸣,比我亲见过的还要令我熟悉。(《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
(7)借人抒情,借景抒情,夹叙夹议夹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例: 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的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
四、随感
前几天,恰好看到一段李娟自述,觉得写得很好,摘录如下“和许多一出手就是代表作的天才作者相比,我是逐渐进步的。第一本书写得并不好,激烈而空洞。那本书写成于2000年,21岁。出版得很不顺利,被出版社压到2003年才面世。但其间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在那两三年等待的时间里,渐渐看到了这部文字的很多问题和毛病,想改写,却总被告之即将出版来不及了。因此出版后感觉一直淡淡的,非常遗憾。出版社给的样书,一本也没要。在许多场合也尽量避免提到这本书。但是,作为一部早期作品,它与自己当时的能力与状态是相对应的,也能够接受吧。出第二本书和第三本书时吸取教训,慢慢琢磨了六七年,修改过无数遍,时机成熟了才从容出版。尽管还是有许多问题,但自己满意多了。拿到书的时候也很高兴。”看完这段话,两点感受:一、真是个实诚的姑娘!二、我得承认,当看到“修改过无数遍时”这句话时,我感到惊喜和感动!看,就连李娟,都需要不断修改自己文章呢!
忘记是哪个哲学家说“如果把每一个人的历史写下来,都会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画卷”。写作,技巧好学,境界难悟。李娟的散文,是喜欢写作朋友可以借鉴学习的文字。她的文字都是基于自身经历写出来的,取材于生活琐事,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非常用心地写就的,文章处处流露着朴实无华的气息。透过她的妙笔,我们能真实领略到新疆之壮美和哈萨克牧民之淳朴。李娟把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新疆这片土地深深的爱,用她温情细腻有趣的笔,呈现给我们。真诚而感人!
感谢李娟!你朴素、灵性、深情的文字,带给我一遍遍感动,一遍遍自省!李娟,虔诚地祝愿你在写作之路上,永不停息,一路光明!
(完)
写于2016.9.5
诸神的恩宠座右铭
【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码字。做一个不给自己贴任何标签的人】
原创文章,请勿盗用,如需转载,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