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稀稀拉拉、滴滴答答地看完了乔叶的《结婚互助组》,有点现实,有点心疼。
高中时代,经常在《青年文摘》里读到乔叶、赵凝、叶倾城等众多美少女的文章,位于青春风铃这样的版块,讲讲大学里那些懵懂青涩若隐若现的小爱情,这些文章一度成为高考前的精神鸦片,当理想、奋斗、未来都不足以抵挡疲倦困乏来袭时,一想到有那么些高大优秀的男生此刻正在大学校园里四处闲逛,热血能稍微沸腾那么一小会儿……
上了大学不疲倦不困乏,不需要精神鸦片了,爱情的事就放下了,再然后就成年了,眼角骤现苍白寡淡的细纹,遗憾的是它们不代表沧桑,不代表阅历,只论证了时间。有时候也会问:相不相信爱情,答案是肯定的,可真要拉开架势讲道理摆事实,又觉语塞,像乔叶说的,有无数个点,却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面,有无数的神经末梢,却难以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
乔叶的小说总是选取一个普通的女性作为主人公,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娓娓道来,感受不到强烈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但读着一行行的文字,普通人内心的波澜起伏、惊涛骇浪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如洋葱一般层层剥落。通篇弥漫着爱情的感觉,仔细寻找却什么都没有,其实什么能经得起细推敲,尤其是爱情,只适合远观。
子冬和耿健都相信纯粹的爱情,也在追寻纯粹的爱情,但无奈家长的压迫,时时处处都充满阻力和无奈,遂结成“结婚互助组”,在婚姻的保护下继续展开各自的寻爱之旅。他们率意而行,默契合拍,互相理解,彼此尊重,有了相约吃饭,有了相视微笑,有了醋意微翻,有了肌肤之亲,甚至各自认为找到的真正爱情都在这种友谊面前溃不成军,不堪一击,可彼此仍遗憾的发现,在他们的婚姻中什么都有,偏偏欠缺爱情……
子冬和耿健是有感情的,深厚且不同寻常,可以成就甚至巩固一段长久完满的婚姻,正如亦舒所言,婚姻同单身一样,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爱不爱没有必然关系,千万种理由可以造就婚姻,有爱情当然锦上添花,没有爱情也不能断言婚姻必然死亡。周国平曾经给爱情定义过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爱情就是两性之间的相悦,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感受到的身心愉快,是因为异性世界的存在而感觉世界之美好的心情。一个人的爱情经历并不限于与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异性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包括对整个异性世界的总体感受。热恋是爱情。婚姻的和谐是爱情。一切与异性之间的美好交往,包括短暂的邂逅,持久而默契的友谊,乃至毫无结果的单相思,留在记忆中的深情一瞥,在这最宽泛的意义上都可以包容到一个人的爱情经历之中。”
周老师说的,更适合指感情,人的感情多种多样,不同的感情呈现不同的姿态,都值得拥有,值得感谢,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灵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是真正的爱情一定是很深刻很尖锐很自我很偏执的,不可理喻,身不由己,飞蛾扑火,奋不顾身,有日思夜想,有煎熬等待,有嫉妒纠缠,有激情绽放,他的言行举止会左右你的关注视野,他的唱念做打会影响你的思考判断,他的有心会让你飘入云端,他的无心会让你低入尘埃,他的有情会让你焕然新生,他的无情会让你肝肠寸断,偌大的世界,复杂的尘世,骤然间浓缩聚焦到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将是你的全部。子冬和耿健想要的就是这么一份能牵动内心最敏感神经的一份情,只能站着两个人,容不下第三个。生活中这样的人是异类,这样的感情会窒息,更常见更无助的是还会有利益干扰,好像耿健的“爱人”是为了解决自己孩子的户口,子冬的“爱人”是为了关心谁能给他生儿子……还能说是爱吗,还可以有真正的爱情吗?读乔叶的小说有时会心生可怜,心生绝望,为他们,也为每一个人。
布拉德说自己内心始终有一头咆哮的小熊,遇到安吉丽娜,这头小熊才真正体会到撒欢奔跑的痛畅淋漓。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冬眠的小熊,有时候缺乏耐心和等待,以为小熊根本不会醒来,草草了之;有时候小熊没有遇到恰当的时机,“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相逢未嫁时”,需要贯注更多努力重新压制小熊;有时候由于麻木无知,一生都从未感受倾听过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