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释需要绕点弯子,逻辑如下:
只以进化论的观点探究人类有可能有失偏颇,因为人类和普通动物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后情感合理化又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对发生的所有事进行符合周围人际关系价值观的解释,不然会受到内心的惩罚(内惩)。
进化论很难解释殉情这件事,但逃避内惩可以解释的通。
所以说比起本能,爱情这种情感更加高级对内惩的规避使得人们可以在概念下进行大规模协作并不产生冲突。
又使边缘人群不得不通过生产新概念来抵御。
第一种行为叫生产,第二种行为叫创新。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两种变化1。
获取基本生存物资的成本大幅度降低2。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导致的资源的高流动性。
对内惩规避和这两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爱情的产生和爱情和婚姻的结合首先。
人类的爱情是异性之间找到伙伴制造概念规避内惩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意在以家庭的单位,应对社会的复杂化(大概念多元化)。
随着基础生活物资的成本降低逃避内惩成为人类生活目标,爱情的大规模的流行也不可避免。
其次,随着生产关系的复杂化,资源的形态变的多样化,流动性变高。
起初是爵位和土地的世袭制,后面是资产的的世袭,以后是资产,教育的大规模的竞争。
把这两点放到哺育后代这件事情上去,就形成了爱情=婚姻的机制流行。
这种做法比起单看资源的稳定性要高,因为资源的多样性让人难以在不同的种类之中进行比较,高流动性导致越来越难确保量上的稳定性。
但相比之下家庭的小概念却能让父母双方受到更小的内惩压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哺育后代和获取资源上。
但随着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家庭这个概念的内在更新速度(跟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关)不能应对父母双方内在概念上的更换速度时会瓦解并破裂。
这跟互联网的普及和注意力商人的大量涌现有关。
所以个人观点是,在另一种哺育方式诞生前,爱情后婚姻是最好的养育后代的方式,问题在于不要迷信最初的爱情,要懂得有意识的进行沟通,让开始的那段默契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