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三、节奏、节拍的散整结合和慢、中、快的发展规律

人们常将节拍分为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在中国乐系中,这两种类型都有运用,并且具有自身的特点。

以均分为特征的律动,在汉族民间称为“有板”,包括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等。如果与其他乐系相比较,中国乐系中的均分律动(即“上板”的节拍、节奏)的特点有二:一是由于诗歌的词拍的影响,以及音乐自身规律的要求,形成了以“2”为基础的倍分律动体系。另一是均分律动的大量的非功能性,也就是说,除号子和一些舞曲之外,在许多情况下,其强弱拍的交替并不十分有规律,而给自己留下更多主动回旋的余地。

在中国乐系中,非均分律动的大量运用是颇具特点的。这种非均分律动,常以散板表示。

此外,非均分律动与均分律动的结合,也成为中国乐系节拍节奏的一个特点。

多种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相连使用时,经常形成“散、慢、中、快、散”的组合。

四、以“音腔”为基础的音乐结构层次和以“渐变”为特点的结构原则

(一)以“音腔”为基础的音乐结构层次

按世界语系的分类,中国乐系的各民族语言绝大多数属汉藏语系(包括壮侗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汉语)。其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有声调的高低变化。它不仅具有辨义的作用,而且富有音乐性,成为影响旋律构成的重要因素。

语言声调对旋律构成的直接影响是“字领腔走,腔随字行”,“依字行腔,以腔传情”。即,旋律进行多与字调相吻合,而使唱词的音乐美得以发挥,并充分抒发内心感情。从本质上看,这种字调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中国乐系音过程区别于欧洲乐系、波斯一阿拉伯乐系音过程的基本特征。即:带腔的音——音腔,沈洽先生在《音腔论》中指出:“音腔”是一种“包含有某种音高、力度、音色变化成分的音过程的特定样式”。并且已经升华为一种审美观念。“音腔”与欧洲民族传统音乐的单音一样,都是结构音乐活体中的一种最小有机整体。

“带腔的音”作为结构中的最小单位,是中国乐系结构层次特点的基本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此外,尚有不帮腔的音。然而,正是在“带腔的音”这一基本因素的基础上,衍生了以下独具特色的中国乐系的音乐结构层次:腔格、腔韵、腔句、腔调、腔套、腔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大体系 就其所使用的音乐构造和特征来看,大致科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
    Reiko丶阅读 2,212评论 0 1
  • 槐香入空腹 皎月映佳人 抱兔依枯树 无人递薄衫
    末日刀口阅读 273评论 0 0
  • 欲壑难填是人活着该有的状态. 犹记那年夕阳落山霞光漫天,美的令人陶醉,却又不得不消散. 也恰似他们冰冷的眼瞳,无谓...
    悲伤的汤姆阅读 348评论 2 0
  • 年尾读完了活法现在学习干法,总的来说去年学习的活法对自己是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是心态的转变和每天反省的好处,使...
    淡保亮阅读 280评论 0 0
  • 系统介绍 网易视频云支持面向海量用户的分布式视频处理,包含录制、转码、视频合成、截图等常用的视频处理任务。一方面视...
    碎心石7阅读 1,049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