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还算成功的自我治疗

春天来了,生病的季节又到了。弱不禁风的我不幸又倒下了。

主要症状

连续多日喉咙干痒;睡醒时总有痰卡在喉咙偏上的位置(像是跟鼻腔连接的那一段),痰黄且粘稠;白天有痰,偏黄;吞咽时会轻微疼痛;身体感觉比较无力,容易疲累。

本来我想多等几日,尽量通过日常调节让它自己好起来。但是过了一个星期左右,不舒服的位置变化了。喉咙突然不疼不痒了,但是牙龈(智齿的位置)肿了,吞咽时的刺痛感和感冒时喉咙疼简直一模一样;同时喉管和耳道相连的部分总有不适,有些痒,有时候像是耳朵被堵住了;胃口不佳,不太消化食物。

自我判断

1)初期症状明显有热相,但是我知道自己体质是气血两亏,这时候的热相是虚火,所以不能轻易用泻火的方法。

2)一开始病症集中在喉咙区域,有些像少阳病,可以小柴胡汤加减处之,但是病症的转移让我有了新的看法。火性上炎,这股虚火蹿的位置变高了(从喉咙到口腔);从喉咙里面到口腔表皮(我感觉口腔内的粘膜,牙龈表面这些,都算是人体的肤表),这是病邪从里往外在走。

3)身体疲累,有些怕冷,应该是表症未解。

4)胃口不好,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没有饥饿感却总想吃点什么,这是胃中虚冷,中气都被调用去把病邪往体外推了。

基于以上考虑,我使用了桂枝汤原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加干姜,意在解表暖胃。这里有一点比较关键,就是外症看起来明明是热(痰黄,咽干,牙龈肿痛),但是我没有用任何寒凉药去泻火。

第一付药效果不错,身体轻松了,脸色好一些,最神奇的是,痰居然少了。以温药攻虚火的思路是对的,桂枝汤解表,白芍大枣养阴,干姜温中。但是牙龈肿痛丝毫没有减轻。我继续吃了第二付药,症状没有任何改变。于是停药,重新思考。

新思路

1)桂枝汤没有继续起效,说明表症已解,那身体就还有别的地方不对劲。

2)食欲还是没有怎么恢复,应该是中焦脾胃后继乏力。

3)耳根处的痒、聋(不是全聋,就是总感觉里面有东西堵着,还能产生回音)没有减轻,说明药力达不到那个位置。

当天午睡快睡醒的时候,朦胧中突然想起了一味药——细辛。记得二哥讲过,细辛特别细,就擅于钻各种细小的地方。我起床赶紧查阅,发现细辛药性辛温,有通利九窍的作用。对,就是它了。

于是配方为理中汤(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加细辛。第一天吃下去,效果不怎么明显,虽然胃口有所恢复,并且耳根处的堵塞感也少了,但是牙龈肿痛问题还在,症状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晚上在灯光下看了看舌苔,有一层黄色。

第二天,神奇了,牙龈肿痛居然大为减轻,耳根处的不适完全消失。

我反思了一下,认为药方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因为脾胃虚了十几年,稍微一不注意就闹罢工,即便是理中汤吃进去,起效之前也需要消耗胃气先吸收进身体再说。所以第一天基本感觉不到药效,而舌苔泛黄也正是因为药没有被胃消化完,形成了一定的积食。所以我最终决定停药,继续日常饮食和生活的调理。

药材是替身体纠偏,什么时候停药大概也是有门道的。用药治病是救急,治到七八分时,药吃进去所消耗的身体正气和药材补进去的就差不多均衡了,也就是说,再吃也没啥用了。这个时候,剩下的三分病就得靠自己规律生活坚持锻炼来收尾了。

之前自己用过桂枝汤加减来自治太阳病,还从没用过细辛和理中汤。这次睡梦中灵机一动,竟然收效不错,看来往日跟二哥所学十分有用。虽只有短短半年,但已经从二哥的带领中体会到一些入门之法,还待再接再厉,早日正式入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