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大学生兼职,很多人都会讲的一句话是: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应该少做一些兼职。
我却不以为然。
首先“兼职”这二字已经说明了这件事情只是“兼”,即在我学习的“全”之余去做的事。
因此,我倒以为,大学生应当尽可能多体验一些兼职,既是在有校园和“大学生”这个头衔的保护下进行的直接的有效的对社会的探索,也是一个增加自己收入的不错来源。
当然了,“大学生”这个头衔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利在社会人士大多为大学生留有更大的容错空间,可以选择稍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进行体验和学习,与此同时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弊在容易被“割韭菜”,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还是没有在“社会大学”里待过的学生,对于许多陷阱经常难以识别,容易掉进去。
就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曾参加过一个传媒公司的一些工作。该公司主要工作是做连接企业与校园的桥梁,在大学生群体中宣发企业的一些吃喝玩乐的活动。我做过的工作现在回看觉得很简单,其中的运作原理也很容易理解。
但在面试之前,我可不是这么觉得的。
我当时觉得这家公司很高大上,感觉自己的经历和能力可能匹配不上,也害怕自己做不好。但后来真正开始做分配给我的工作时,也就觉得不过如此。
虽然后来我因为觉得这些工作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只是在诱导、创造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所以选择了离开,但是从中收获到了很多东西。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要足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创造的价值。记得当时我写了一篇小文案,那边最后结给了我一笔小小的钱。我当时的感觉如何形容呢,就是感觉自己做的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没想到居然还能有钱拿,觉得我配不上。
与之相似的经历还有第一次去给一个初二的孩子做家教,家长结给我第一笔课时费的时候,我既欣喜又有对自己有种质疑:我真的配拿这个钱吗?
后来我想明白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酬劳,没有谁会因为看你是个学生干活不容易或者看你可怜就给出物质上的帮助。给你酬劳只会是因为你创造了有有利于他们的价值,这个价值甚至是远远超出他们结算给你的酬劳的“价格”的。
想起之前听过的Ericaliga的第二期播客,我更相信了自己从实践中领悟的这些道理。
以上是兼职之利,而其弊我也就在这个寒假有所体会。
同样是做家教这事,我前段时间就被一个中介机构“割韭菜”了,现在想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啊。
他们通常打着情怀的旗号,让单纯的涉世未深的我们不仅相信他们还很佩服他们,觉得他们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是有情怀有理想又愿意为大学生提供锻炼平台的一群人。
最后当然很顺理成章地被欺骗了。
总之,兼职这件事,就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其他事情一样,利弊兼而有之。不妨在保护好自己身心及财产安全的情况下,审慎尝试,用心体验,想必往后回想起来会是极不一样的记忆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