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又到了幼升小的火热阶段,印度电影《起跑线》也应时上映,让我们感受到了全世界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学习都有着一样的焦虑。
电影中的夫妇为了自己女儿能上到心仪的学校,买学区房、假扮精英阶层,但仍被学校拒绝,理由是觉得他们这样的商人不能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在得知这所学校每年都有部分名额留给贫困人群后,又不惜扮穷,搬到贫民窟生活,以通过学校的调查。
电影中这对父母焦虑的心情我感同身受。地处帝都,但没有帝都的户口。孩子今年也是卖进幼升小的关键期。很早之前我就一直开始关注各种幼升小信息,无奈我们没有户口,所以就算有学区房也会面临调剂。
在学区房走不通的情况下,我开始考虑火热的民办校。这两年民办校的热度绝对是逐年攀升,因为这种形式是除学区房以外,唯一可以择校的途径。在详细分析几个民办学校的优劣之后,最终我们选定了海淀的两所学校。
上这类学校,说实话不知道其具体的选择标准,但总之就是挑选牛娃,以拼孩子获得门票。这两所学校的热度真不能用“火”来形容,是太火了。其中一所学校报名7000多人,仅录取280人,另一所也差不多这个比例。
说实话,高考也不过如此了。但如果想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好学校,也只能硬着头皮让孩子参加这个残酷的竞争。
一直以来,我很注重对孩子阅读的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他的识字和阅读能力。所以在识字和综合知识方面我没有做过多地突击,觉得这些也应该是在平时积累的结果。
另一方面,孩子从大班开始一直上思维课,所以数学思维方面我也任其发挥。总之在应考上,我没有做太多临时性的突击,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此外,因为其中一个学校必须是住宿,不能走读,所以我个人在思想上不是特别能接受孩子一年级就离开父母独自住宿的情况。
考第一所学校的时候,孩子状态很好,回家给我说考了“太阳从哪边升起来”等这类的考题,我也乐观地觉得这类题他平时在读物中是有接触和积累的,所以没有太多担心。
但在听说不少人接到录取通知后,我那淡定的心就不淡定了。因为这所学校可以走读,如果这个没有希望后,那唯一选择就是那所需要住宿的学校了。但就算是住宿,能不能考上还是个未知数呢。
我开始为了第二所学校认真为孩子备考,包括什么自我介绍啊、模拟题目啊等,十八般武艺都提前耍一耍。但人算不如天算,在考试的前一天孩子急性中耳炎,第二天去完医院,下午去参加考试,状态很不好。
虽然试学完出教室的时候,孩子很开心。但我知道结果就是两个字“没戏”。但又为他能坚持完成这项考核而感到骄傲。
考完这两所学校后,我这颗浮躁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了。虽然划片的学校不是很好,甚至面临调剂,但毕竟孩子在我身边,在他最需要父母的这几年我们能好好陪伴他。另外,他能和二宝朝夕相处,兄弟间感情也会融洽深厚。
万事万物,有得有失。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获得好的教育资源。但如果无法获得所谓名校的门票,家庭的教育家庭的专注和投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并且这一环将惠及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