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餐时间,孩子们吵吵闹闹,因为正是放学时间,走读生(没有午托的孩子)需要回家吃饭,同时,午托生需要整理抽屉,清空桌面,净手。部分孩子发饭盒、勺子。
太吵了!实在受不了,但是,没有用嘴巴去大声制止,而是拍起了手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会跟着拍手,自然而然也就静下来了。然后,我平静地说:“孩子们,我们是一个集体,要学会在集体中学习各种知识,各种规则。而这个集体是每个人都有份,只有每个人共同遵守了,才有作用。比如:吃饭时间需要安静,这个安静两个字一出现,就是口令,就是吃饭时该有的规矩,因为‘食不言寝不语。’现在,我要看看哪个同学最守规矩,能够管好自己,并安静吃饭!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守规矩的孩子哦!”
没想到,话音一落,班级瞬间安静下来了,没有人打破安静,都吃得很快,因为不说话了,所以眼里就盯着自己的饭盒。平时吃饭需要28分钟,今天居然15 分钟就吃完了。连平时吃得超慢的孩子也一样,很快就吃完了。
渐渐的,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吃完饭了,就开始随意聊起来了。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安静不见了!”我一听,乐了。
“哦,安静不见了呀?那怎么找回来呢?”
汪说“你在发个口令呗!”
“哈哈 刚吃完饭,让孩子们讲讲话吧,不然会憋坏了的,聊聊饭菜可口不?讲讲学习的事!”
其实,对于学生的吵闹,我都是抓大放小,该安静时,就得安静,该闹时,就闹下,毕竟孩子天生就好动,总是有满身的精力无处安放,适当的时候给他们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