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较:
现在,高中同学聚会,或者小学同学聊天,女生会比较,她有没有结婚生孩子,房子买了没,房子买在哪里,房子面积大小,车子是什么品牌等等,各种比较,烦不胜烦。
这些,都来自于我自己内心的比较的投射,是的,我绝对有这种跟他人比较的心里,才会有这些投射。
但是,阿德勒说,人生不是竞争。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当然,也没必要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当一个人想要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
不想成为失败者,而为了不成为失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
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但,实际上,别人真的会那么关注你吗?
会24小时监视你吗?
会24h攻击你吗?
把他人的幸福看做“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但是,一旦从竞争的意识中释放出来,就没有必要再战胜任何人了。
也就能够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了。
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做出积极贡献,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人际关系中的权利斗争,复仇:
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当事人之间就不可能调和了。
在受到挣权挑衅的时候,千万不可以上当。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就失败了。
语言,是有力量的。
无论认为自己有多么的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
这是很多人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人,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步入了权利之争了。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利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
人生三大命题:交友,工作,爱
首先,我们的行为目标就是: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当人能够感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交流。
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衡而自然的状态。
真正的交流是这样的。
如果想要和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人就是这么任性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对方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
所以,我之前不明白我为什么讨厌我一个同学,然后我在她身上找出很多的讨厌点,最后才发现,那也只不过是我自己用来讨厌她的目的,其实她本人,或者在别人眼中,倒不是这个样子的,我觉得,是我,只有我,会因为讨厌她,然后找个各种理由,来解释讨厌的理由,这大概也是自私任性的我,为了保护我,才这么认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