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的事情一件一件去实现,做到的事情一件一件来分享,小确幸系列就是在此原则上,记录自己亲历的一些小事,以及由此带给我的触动与感悟。
01 重新开启跑步
过去两年,凭着一股傻劲与自己死磕,虽然完成了2个半马,但是不正确的跑步姿势,还是让膝盖感到不舒服,于是暂停跑步,并请跑步教练纠正我错误的跑步姿势,学习科学的跑步方法。
有限的几堂跑步课,教练除了和我讲解为什么膝盖会受伤的原理,其余的时间都在练习,跑步时学会勾脚背这个动作,目的是为了让脚在跑步过程中得到休息。
为了使膝盖不再受损,在没有学会正确的跑步姿势前,教练叮嘱我每次练习跑步不要超过2公里。对于以5KM为起跑量的我来说,不超2KM的跑量,实在对不起往返于体育中心与家之间的来回折腾。
于是,暂停跑步成了无限期的搁浅,直到想起,刚开始跑步时,也是在闷热的夏天,咬牙坚持了下来,一身跑步行头的我,才改道又去了久违的体育中心。
跑道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跑道上还能遇到几个熟悉的面孔,互相问候;陌生的是,跑步过程中身体笨重而吃力,一圈跑下来,直想放弃。
长时间不跑,再慢也难以致远,原计划5KM的跑程,结果只完成了3KM,配速也比原先慢了半分钟,跑完后身体的反应,与第一次跑完五公里一样,浑身酸痛。
两个半马的经历,也无法让我在停跑一年后,以原来的配速轻松跑完5KM,如同每个人置身于快速变化的今天,再多的经验也无法简单叠加,跃迁成今天的经验,面对新生事物,我们都只是小学生,一切都得重零开始。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最终拼的都是能力与耐力。
你既要有选对跑道的能力,又要有跑完全程的耐力,跑道错了,跑的越多,错的越远。
耐力不够,中途停下,结果只能是不断重新开始,耗时耗力,难以在预期的时间,跑到终点。
这也让我联想到从事广告二十多年来,遇到无数的客户,在对自己单位整体形象设计上,永远拿不出时间和资金,第一次就把形象,系统规划好,但是他们却总拿得出时间和金钱把事情再做一遍,今年这个形象,过几年又是另一个形象,不停的更换,几年下来,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形象能固定下来的,既浪费了每一次重新做的小钱,又提高了别人的识别成本,实则是最大的浪费。
02 忽然懂了黄金圈法则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007写作群点评作业时,几次碰到刘同学用what、how、 why结构来写文章,感到条理清晰,逻辑严明,在一问一答之间,理工男式的思维,把晦涩难懂的问题诠释的清楚明白,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著名的黄金圈法则,乔布斯就是用这个思维方法让苹果红篇全球。
后来,在“得到”与"混沌大学",这个法则的出镜率奇高,听老师用黄金圈经典的三问法,搭演讲稿的目录,看公众号文章用黄金圈法则拆解一个个概念,接触的多了,虽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脑子里,也有了一张清晰的图
真正把WHY、HOW、WHAT黄金圈法则的经典3问,从眼睛装入脑子,是在看完,华与华内部课堂上讨论的《品牌的目的》这篇文章以后。
文章一开始提出3个问题:
1、什么是品牌?
2、怎么做品牌?
3、做品牌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按照从1到3的顺序依次回答问题,但正确的回答顺序却是从3开始思考,只有清楚了做品牌的最终目的:
1、把东西卖出去 2、买的人要多(知道的人要多)
3、一次要卖很多 4、要有重复购买
5、重复且高頻购买 6、介绍别人去购买
7、不管生产什么,都买 8、卖得要比没品牌的贵
9、不买别人的 10、 长时间买,最好是基业长青
回答好这10个问题,第二个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有答案了。
比如说,把东西卖出去,先要在茫茫物品中,看到你,认识你,记住你,没有一个好记的名字与有特色的符号,又如何能让人过目不忘呢?
当所有的目的都能找到实现的方法,第一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品牌的定义没有开始想象中的复杂,简而言之,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只是一个名字和符号,代表的是一些产品,这些产品要卖给顾客,要为顾客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这就是品牌。
这篇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到黄金圈法则,但是从最内层驱动向外思考问题的模式,在看完整篇文章后,一张清晰的黄金圈法则的图,在脑中呈现出来,那一刻才忽然读懂了黄金圈法则,从知道这个名词到以为读懂,前后花了一年的时间。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说,成年人学习,不是向高手学习做法,而是要学会拆解背后的思维方式。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目的性的,不断的问自己,做这件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我们找不到答案时,往往是没有问对问题,查理芒格说过,如果想要让自己变聪明,你必须不断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发生在上周的2件小事,不管是豁然开朗的顿悟,还是重新归零的困惑,只要对自己有帮助,都是我身边的小确幸,也希望对你有用,下一篇小确幸8月14日见。
往期文章
2、身边的脚步
3、身边的断舍离
4、法网柔情
9、身边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