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古代,人们将大暑分为三候,从“三候”的字面意思上,指的是:在大暑时节,萤火虫会孵化而出,这是因为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然后孵化而出。而在古人的意识里,就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腐化而成的。
此时的天气也开始逐渐变得闷热和潮湿,时不时地还会有雷雨出现。大的雷雨会让闷热的暑气减弱,让天气慢慢向立秋的清爽过渡。
今年的大暑时节,紧跟在三伏天入伏之后,在这段时间,我们要多关注心神的调养。这是因为进入大暑时节后,阳气偏重,人们容易损耗心神,也容易回忆过去的事情,也容易产生后悔、自责等情绪,从而导致抑郁或是原本的抑郁加重。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要多多关注当下的事物,当出现思虑过多或是烦闷之感时,可以多与关系好的家人、朋友等倾诉,也可以将心中所思所虑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多听一些轻松舒缓的轻音乐。

俗话说:“热在三伏”,天上一把火,地上一把火,将我们“烤”得狂热与烦躁。此时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小就一直听长辈在耳边说的:“心静自然凉”。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心静自然凉”这句话的最早出处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关。
据说是有一天,这天天气也是非常的热,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看到禅师安静地坐在闷热的房间里,他很是不解,于是便问禅师:“禅师,这房间里如此闷热,怎么不换个地方坐呢?”
恒寂禅师听了之后,摇摇头道:“我不觉得热呀,而且还觉得很凉快呢!”
白居易听到恒寂禅师的回答后,触动颇深,于是便当即念出:“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这便是《苦热题恒寂师禅室》这首诗的来源。在诗中描了写酷暑时节人们避暑的喧闹场景,以及恒寂禅师在禅房内静坐时的从容之态,通过这两者间的对比,道出了“心静即身凉”的禅理。

回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与在烈日下辛勤劳作、奔波跑业务、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们来说,我们能够在室内工作已经是很不错了,若是工作正好是自己喜欢的,那就更让人羡慕了。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越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遇到事情就更要心平气和。当我们在专注思考问题的时候,时间会在不知不觉间流逝,而这段时间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和天气的炎热,或许都没难免敏感了。
白居易在诗中所提到的“心静即身凉”的禅理或许就蕴含着这样的寓意: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态来消除天气带来的炎热,从而达到消暑的效果。
虽然我们现在在为了家庭和生活在忙碌着,无法做到像李白那样旷达潇洒,在山林中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消暑良方。
但我们却可以像白居易一样,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寻找一处安静的院子或场所,在枝叶繁茂的树下喝着凉茶,听着蝉鸣,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去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间。

或许我们无法像恒寂禅师一样,能够在炎热的房间里静坐,但是我们却可以做到净心静气。毕竟当今社会处处都充满着诱惑,在人与人间也存在着诸多的攀比与奢求。但我们若是能够以乐观、轻松的心态去积极生活,以一颗平常心去平静面对,那么我们从中自然可以体会常人无法体会到的乐趣和幸福。
当外境的热浪一波波袭来,何妨静坐片刻,聆听内心那眼清泉流淌的声音?那泉水清凉,足以消解一切外来的酷热与心中的焦渴。
窗外蝉鸣依旧喧嚣,夏日的热浪仍一波波涌来。不妨于这溽暑熏蒸之际,寻一刻清静——或焚一炉淡香,或临一页古帖,或只是静坐片刻,感受汗珠滑落皮肤时的微妙触感。在身体的静中,寻找心灵的定;在心灵的定中,汲取智慧的光。

(素材来源:知网文献;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多平台创作者,花茶养生达人,著有散文合集《幸福那些小事情》。读书养人,花茶养生,用读书和花茶成就健康、不断成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