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

深山禅院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读了白居易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一句但能心静即身凉,让我在炎炎夏日,酷暑难当的狂躁里,突然找到了方向。

空气似乎已燃烧,咄咄逼人的阳光打在身上,有灼灼的烫感和被烘烤的痛觉,地气蒸腾,白花花的热浪一波波袭来。一种让人血脉喷张,体液倒流的热,包裹着全身,动弹不得。

失控的天气,会引来失控的情绪。环境带来身体的不适,会让人的心情产生莫名的烦闷、抑郁、狂躁,引发内心的愤怒、悲伤、绝望。

面对炎热,大部分的人,像热锅里的蚂蚁,东奔西走,惶惶不可终日。只有白居易诗中的那位叫恒寂的禅师安坐禅室,虽然禅室里的气温与外界是一样 ,因为心没有跟着暴热的天气肆意浮腾,通过“心静”而达到了自然身凉的境界。

但能心静即身凉

也是俗话所说的“心静自然凉”。到底人的主观感觉有没有一定的作用呢?最近,日本兵库县西宫市协立脑神经外科医院医师小山哲男和美国学者通过实验,为这一现象找到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心静”意味着血液循环减慢。人的心情可以决定血液的流动速度,也就会影响到体温。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体表微循环加快,会产生很多热量,而情绪平缓时,微循环减弱,热量减少,人自然会觉得凉快些了。

李群玉有《文殊院避暑》一诗:“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他能将炎热的人世间当作清凉的雪山,也是因为“心闲”,因而把酷暑置之度外了。也是通过控制心情达到消暑避热的目的了。

古歌亦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白居易还有一首《消暑诗》:“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是心静自然凉的又一佐证。

“心静自然凉”这是夏季消暑的无可奈何的法则。所以无法逃避酷暑的朋友,须按此消暑纳凉。

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安身立命,在闹腾腾、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不得不手忙脚乱、疲于奔命。炎炎夏日,更是酷暑难熬,心烦气躁,此时,不妨眼睛微闭,深呼吸,把身心放低,静静的默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然后有意识让节奏放慢、放慢……

就像打坐和入定,当你再睁开眼睛时,面前已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只有美好和惬意,嘈杂和喧闹、酷热与烦躁早已离你而去,迎面一阵清风徐来,凉生心底!

夏天的炎热就如冬天的寒冷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心静自然凉”,是有浓浓的生活智慧和禅意的:改变能改变的,对不能改变的就接受,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同时调整心态去接纳和适应,反而有意想不到的体验和反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静身即凉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树叶纹丝不动。走在外面,脚下热气蒸着, 头顶炙烤, 又有蝉鸣不已,更添烦躁。依照传...
    仲秋雨路阅读 1,407评论 1 3
  • 文/李海波 炎夏酷暑,也许我们会对“烈日炎炎似火烧”、“炎阳炙人”、“流金铄石”、“烈日当空”等等这样的字眼...
    文悦圈阅读 522评论 0 1
  •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
    艾_一直在阅读 412评论 0 0
  •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难耐酷暑饮冰解之无效而烦恼时,你有可能想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心静自然凉。 此话人们常说,但不能常做...
    瘋人瘋言瘋語阅读 1,583评论 0 0
  • 早上醒来,妈妈问我做梦了没有,我说没有。唉呀!我可怎么写日记呢?然后我再看看我的小沙发上,坐着一只大灰熊,...
    小王子WXN阅读 58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