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号:读书与谋略
【材料】《资治通鉴 周纪三》 周赧王 姬延 十六年(壬戌、前 299)
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五月戊申,大朝东宫,传国于何。王庙见礼毕,出临朝,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武灵王自号“主父”。主父欲使子治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将自云中、九原南袭咸阳,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欲以观秦地形及秦王之为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
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何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 “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 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
【译文】
赵武灵王宠爱幼子赵何,想趁自己在世时立他为国君。
五月戊申(二十六日),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仪式,把国君之位传给赵何。赵何祭祀宗庙之后,登位治理政事,他属下的大夫都成为朝廷大臣。又任命肥义为相国,并尊称为国君老师。赵武灵王称“主父”。赵主父想让儿子在国中治事,身穿胡人服装率领文臣武将去攻打西北胡人领地。他计划从云中、九原向南袭击秦都咸阳,便自己扮作使者,前往秦国,想借此来侦察秦国地形及秦王的为人。秦王没有觉察,事后觉得此人相貌伟岸不凡,不像是臣子能有的风度,派人急忙去追赶他;而赵主父一行已经出了边关。经过一番盘问调查,秦国人才知道他就是赵主父,大惊失色。
赵主父把长子赵章封到代,号称安阳君。
安阳君平素为人骄横,内心对弟弟立为王十分不服。赵主父派田不礼做他的国相。李兑对肥义说:
“公子赵章身强力壮而怀有野心,党羽众多而贪欲极大,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两人互相勾结,必定会图谋不轨。小人有了野心,就要轻举妄动,他只看到想获取的利益,看不到带来的危害。一场灾难就在眼前了。你身居要职,权势很大,你将成为动乱的由头,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你何不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赵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这样不好吗!”肥义说:“当年赵主父把赵王嘱托给我,说:‘不要改变你的宗旨,不要改变你的心意,要坚守一心,至死效忠!’我再三拜谢承命并记录在案。现在如果怕田不礼加祸于我而忘掉当年的记录,就是莫大的背弃。俗话说崐:‘面对复生的死者,活着的人无需感到惭愧。’我要维护我的诺言,哪能光顾保全生命!你对我的建议是一片好心,但是我已有誓言在先,决不敢放弃!”李兑说:“好,你勉力而为吧!能见到你恐怕只有今年了。”说罢流泪而出。
赵主父让赵惠文王朝见群臣,自己在旁边窥察,只见当哥哥的赵章反而俯首称臣,无精打采地听高高
在上的弟弟赵何训示,心中有些不忍,于是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郡称王,但这个计划还没有最后决定就搁置起来。赵主父和赵王出游沙丘,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赵章、田不礼乘机率领门徒作乱,他们假称赵主父的命令召见赵王,肥义先进去,被杀死。高信便与赵王一同抵抗。公子赵成与李兑从国都邯郸赶来,发动四邑的军队入宫镇压叛乱,杀死赵章及田不礼,处死全部党羽。公子赵成担任相国,称为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当时赵惠文王还年幼,政权都掌握在公子赵成、李兑手中。
【解析】
1.赵武灵王退位目的
赵武灵王15岁开始即位,到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也才42岁,正值壮年呐,为何要早早退位呢。其实赵武灵王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为将来赵国一统天下做准备,并且赵武灵王已经初步构想以最大程度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是从云中郡、九原郡出奇兵,绕过函谷关,千里奔袭秦国腹地,以闪电战的形势迅速灭亡秦国。经过三年的听政,赵何已经很懂得治国的道理了,于是传位给赵何,即赵惠文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朝堂上的大臣大多都是赵赵惠文王的人马,还有赵武灵王留给赵惠文王的丞相肥义、公子成、李兑,这些人为后面赵武灵王的饿死埋下了伏笔。
2.赵武灵王分赵思想
赵武灵王这个人在扩张打仗上能力很突出,但是在权力交接和转移的过程中总是多愁善感,把政治和亲情之间的关系看的太重。起初,太子是公子赵章,公子章也是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人,身边聚集了很大的政治势力。因为赵武灵王宠爱吴娃,所以按照吴娃临死的要求立了吴娃的儿子赵何为继承人,并且培养了三年才移交权力,为了顺利转移权力,赵武灵王当时还亲自掌管军队指挥权,以免公子章不服发生叛乱。其实公子章相貌秉性和赵武灵王更相似一些,在朝见弟弟赵王何时的萎靡颓废让赵武灵王十分痛心,于是想将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就是领导者的大忌,感情用事最容易出问题,不作死就不会死。
3.赵武灵王收权策略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对肥义说了,可是肥义不同意,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同时暗示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这个想法的危险性。赵武灵王心里特别不爽,心里想老子才离开朝堂几天,就这么不给本王面子,于是悻悻而去,准备要收回赵惠文王的实权了。
肥义这个老家伙阴得很,在赵惠文王哪里得到了不少的好处,而且刚才已经得罪了赵武灵王,所以是绝对不会想让赵武灵王重掌朝政的,于是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这个时候,公子成与李兑听说赵武灵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后来见肥义,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
这个时候赵惠文王身边的大臣全部都紧张起来了,毕竟赵武灵王一旦收权或者分赵完成,自己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削弱。而且不光大臣们不乐意,赵惠文王自己更是不乐意,这就像后世的宋高宗赵构不愿意看到岳飞迎回宋钦宗和宋徽宗一样,一旦迎回宋钦宗,那么接下来该是谁来当皇帝呢,难得岳飞没有看清楚这一点一个劲儿地往前冲,最终只好莫须有处死了。
赵武灵王被拒绝后,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赵武灵王这个人真是的,自己不作哪儿来的这么多的破事儿,自己还挺机智,玩手段的手法别具一格,两虎相争,渔翁得利。
4.赵武灵王失败的结局
可是田不礼和公子章自己也心怀鬼胎,准备杀掉赵惠文王,然后反过来再控制赵武灵王,既而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于是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卫,自己不归即为事变。命令准备使者,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肥义入主父宫后,果然被杀。公子章与田不礼在杀了肥义后,决定再遣使者调赵王何,如其不来,则立即进攻。
公子章与田不礼暗中养有众多武士。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果然肥义被杀。信期怒斩使者,率军包围主父宫,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赵武灵王将公子章藏在宫内。
赵惠文王默许公子成、李兑、信期等人杀掉公子章以及赵武灵王,保证自己的王位永久稳定。最终赵武灵王失败了,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和李兑二人包揽赵国国政,之后公子成死了,李兑一人独揽大权,成为赵国权臣,成为这场变革最终的胜利者,不过后来也被罢免了。
总结:赵武灵王的最初想法是对的,至少说对于赵国是极其有利的,但是赵武灵王太感情用事了,以至于一代雄主落得个饿死的下场,所以谥号成为“武灵”,“武”是表示赵武灵王开疆拓土的功劳,“灵”是表示国家乱了,但是还没有伤害到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