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到现在依然记忆深刻。初中时,我学习成绩还不错。然而,那次,当语文老师说第二天一早到学校要考试的时候,内心惶惶不安,因为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复习好,心里一点都没底。回到家,临睡前跟奶奶说第二天早点叫我,我起来再复习一下。从我进入校园开始到高中,父母因为常年在外,我、哥哥和叔叔家的弟弟妹妹就一直是奶奶带着,照应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第二天早上,不知道是奶奶忙忘记了,还是怎么的,她并没有叫我。当我醒来,发现时间已经晚了的时候,我很懊恼。没有做好考试的准备,没有进考场的勇气。开始把对自己的这种不满转移到对奶奶的不满,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去上学,跟奶奶各种哼哼唧唧,作。哥哥看不下去了,跑过来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在我的记忆中,哥哥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我。这一巴掌把我打的摔到了地上,磕到了桌脚,瞬间最肿了起来。我更是有理由坐在地上哭,不起来。也有正当理由不去学校,逃过了那次考试。
现在回过头,看到这件事情,看到那个作,那个哭闹的女孩,看到了她整个的心理活动。看到她,其实只是对那次考试有些担心害怕。如果当时,奶奶能够只是抱抱我,听听我的心声,告诉我没必要有过多的担心害怕。她愿意接纳我呈现出来的状态。我心里的那份担心能够被看到、被理解、被托起。我就不会那么一直执拗的作下去,也不至于在我这里形成这么深的一个烙印刻在这里了。
自己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学习、探索过程,让我现在能照见到情绪背后的一些东西。也因此,能让我感同身受到孩子们的一些情绪背后的声音。
孩子们是很简单、感受能力也是很强的,只是基于种种原因没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被淤堵的情绪通过大人不能接受的情况表达出来的时候,就成了大人眼中的不听话,难管的孩子。
最近一个多月,在一个晚托班,帮忙检查三到五年级孩子们的英语作业。跟这些孩子们接触下来,感触更深。
有一个小女孩,很聪明,但每次写作业都好拖拉,发呆、东张西望、发出声音、玩小东西。总要人盯着她。而她也是由跟着奶奶生活的,奶奶在生活上给她照顾很多,但是在学习上、尤其是心理层面,看到她的很多行为真的是在毁孩子。对孩子大喊大叫的催促,不信任,当孩子反抗的时候,奶奶则是更大分贝的责骂,甚至要去打孩子。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时不时的跑进来,打断孩子,催促孩子,责备她。
想要孩子认真、专注的把作业做完,首先不是要给孩子提供让她可以专注的环境吗?不断的被打断、责备怎么能养成孩子专注的行为呢?而且我注意到,她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喜欢发出一些声音或者小动静,让大家去关注到她。有时候还会蹲在其他同学的脚边去跟别人交流,有些讨好他人的小行为出现。我不想只是催着孩子把作业写完。面对这个瘦小的小姑娘,我希望能听到她更多的声音,想知道是怎样的环境形成了这个早期的生命。
于是跟她聊了起来,这个女孩还有一个弟弟,比他小三四岁,马上也要上小学了。弟弟和父母住在不远的新城,姥姥家在天马山那边,平常也会在父母那边帮忙接送弟弟,照顾弟弟。她小时候在姥姥家住过一段时间,那里有她不少美好的回忆,说到天马山很开心,只是现在极少会去那边。弟弟出生以后,她就跟爷爷奶奶住在老城这边了。父母平时上班,很少能见到他们,尤其是妈妈。自然跟弟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少。说起弟弟,她以为她会不喜欢,但她却是很喜欢跟弟弟在一起的,感叹也只能放假的时候和有酒宴的时候才能看到自己的弟弟,说到这些,一脸落寞。
一个生命,小小年纪,虽然物质很丰盛,然而为了更好的学习、周末还有被安排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可以想象跟家人愉快的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是多么难得,多么少。她瘦小的身型、古灵精怪的调皮、大喊大叫的对抗等等都无一不是心理层面匮乏,没能被很好的看见、满足的结果。
看着这样的生命很心疼,却也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力感。唯有养育她的家人觉知,才能从根本上让内在富足,活出另一番幸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