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就觉得自己脑子不灵光,小学初中高中的数理化都不行,好学的我问问题问到别人烦,问到别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在家的时候,父亲也经常说我不懂得变通,因此我们两个经常发生争执。
上了大学我也毫不察觉,依然我行我素,依然被熟知我的人说我笨。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一个要顶替我做这周兼职的女生,尽管已经培训过,去到超市仍旧一问三不知,比如桌子弄了很久怎么也摆放不好,明明已经让她观察过如何卸下桌子,比如她不知道昨天填过的数据今天就不要填了,是按照图表上的日期来填......每一次和她讲话都有一种想要叹气的感觉,一种很操心的感觉。但是,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懂变通,不会思考,记不住的东西不愿意找方法记下来,这都是我。我身边的人应该对我无语叹气了三年。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因为作者让雇主少操心,多放心,雇主给他涨了工资。的确,企业雇用你是因为你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而不是制造麻烦,是因为你可以让企业少操点心,多放点心。从某个角度上讲,少操点心好和多放点心在于你有没有为企业着想,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去切身感受。
思考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尤为重要。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考虑到方方面面,真的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变得不再愚笨,这也会为自己贴上靠谱、贴心的标签。在工作上,一个人如果能通过思考而变通,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工作效率能提高,自己变得聪明能干,也会得到老板的赏识。
思考和融会贯通是连在一起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很多事情就会得到答案。《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作者说到,做到融会贯通就是多问问自己,这些道理还能放在哪些事情上。
目前,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真正思考,比如阅读,一本书,我只是看完,并没有把它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我并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到做笔记的方法,在看书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本书讲了什么?这本书是什么类型的书?这本书的结构又是如何的?同样还有看一个视频,问问自己,能得到什么?能学到什么?上一门课,自己能得到什么启发?与他人交往,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地方?别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还真的是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每件事都能在做之前先思考,虽然一开始进度会比较慢,但是我相信思考的好处会慢慢突显出来。如果每句话经过思考之后再发问,自己一定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显得愚笨。
多设身处地为别人、团体着想,多思考,多融会贯通,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