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曾国藩传》第七章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和第八章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这两章主要写的是中年曾国藩公因为过于拙直得罪了所有人,包括咸丰帝和地方官员,导致四面楚歌、寸心如焚,经历着一生中精神最为痛苦的日子。
直至曾公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本想以奏请在家守孝为借口,期望咸丰帝授予职权,结果咸丰帝批准他守孝,解除了曾公的湘军兵权。
这番遭遇后,曾公开始研读老庄著作,闭关反思自己组建湘军后的种种情形。慢慢看清楚原来处处碰壁,自己本身也有很大责任: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人浊我清、说话太冲办事太直,总是一副舍我其谁、比谁都高明的架势。
痛定思痛之后,曾国藩公终于认识到: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读曾国藩公犹如照镜。
读到曾公“不光对同僚,就是对自己的亲兄弟,他也成天一副唯我正确,你们都不争气的神气,处处批评教训,弄得弟弟们到北京投奔他,结果都待不了多久就返乡了”,脸上有火辣辣的灼热感。
曾公身为家中长子,我身为家中长女,也都是农村耿直家庭出身,所以说话冲、性情耿直、对弟弟妹妹恨铁不成钢的事情在我身上也是时时上演,经常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世界是自己的反光镜。
有句话说的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以性情急躁也是自己心性不稳的表现。
这几年随着岁数渐长和开始成长学习,平和了一些,但离圆滑还差得远。
曾国藩公经过两年的修心养性,49岁时终脱胎换骨,涂上了斑纹、学会了打太极、对部下也开始诱以名笼以利,将朝廷名器当做自己私利,官场从此如鱼得水,官运亨通。
这是世故吗?世故不好吗?
揣摩清楚了官场和人性,学会适者生存从而更好的曲线救国,于人于己于国家都大有益处,此为情商更高、段位更高也。
希望自己到49岁时能活得更优雅、更从容,是位更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