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早上读完了郁达夫的《沉沦》。
很久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部小说,但是一直没看。小说讲的内容并不清楚,只因上学时候背作者的代表作有这部小说。也只是背过听过而已。再之后,渐渐淡忘。
年前最后一次去图书馆,看到了书架上的这本书,借了回来,一直到这两天才打开看。
光看这个名字,其实并没有很想看的想法,因为内心以为这并不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故事,而最近也确实是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只是又因为确实已经很久没有看书,而刚好书桌上的这本借来的书快要到期。
如果不想当时的背景,只是纯看这个故事,让人觉得故事的主人公有点儿矫情,内心戏很丰富,总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他胆小,怯懦,有才华却一事无成,患得患失又多愁善感,一个并不讨喜的人。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清朝末年,国力虚弱,政府腐败,贪污受贿行为泛滥,社会动荡不安,工业和军事实力极度匮乏,对外作战屡战屡败。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割地赔款,人民生活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中华民族在当时被称为“东亚病夫”,在国际上遭受侮辱和歧视,尤其是在租界地区,外国人甚至公开声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向往自由却始终找不到路的青年人,在异国他乡饱受歧视,郁郁不得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想通过放纵来纾解,却一步步走向极端,最后走向了自杀。
很,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