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需要,最近重新抓起英语,多年没有读文件,看到材料两眼发黑;学语言大家都知道,听课之外,只能大量读译听写,读和译先解决掉再说,但我需要一个可以24小时响应的老师供我使劲摇,想想周围同行朋友疲惫的脸,想想还是抓过 AI 来使劲摇吧。
我使用的是 kimi ,暂时没有在这一事项上体验其他大模型。
构建对话前先简单梳理:
定位:不是词典。基础查词肯定还是用欧路之类的,需要老师提供的是用法、例句、总结。
Prompts:赋予角色,目的在于限缩其检索领域;指定任务:为我提供指导,解答我的问题。对于指定任务初设时有些犹豫,因为不确定会不会因为指定的不明确,在经过几轮问答后,对话会跑偏,但先用起来再说。
梳理的差不多了,输入 prompts 准备开始对话,我使用的提示词例如:
角色:你是一位精通法律英语的交易律师,对于公司香港上市,跨境并购等业务精熟,并且对于英文精通;需求:我是一位法律英语的小白,需要你提供指导。
注:之所以角色如此设定是因为读的材料是某公司联交所上市递交文件,材料获取直接看交易所公告即可;重点在于角色设定上明确领域,如果读的是美国本土判例之类的译材,肯定要重新设定。
输入提示词后,kimi 回应如下:
看起来似乎是那么回事儿,试一下,先问个问题:weighted voting rights怎么理解?
回复很快:
解释总结的不错,有点像模像样了,不是嘛?
再试一下,不说明背景,直接发词组:calculate to
解释总结的不错,有点像模像样了,不是嘛?
再试一下,不说明背景,直接发词组:calculate to
回答有点似是而非?
加上背景限定:calculate to在法律文件或IPO文件中怎么理解:
明显跑偏了,再调整,直接输入:
be calculated to
明显跑偏了,再调整,直接输入:
be calculated to
解释的有点复杂,但结合语境,其实 be calculated to 此处只是打算做,故意做,可能做的意思。
这里给了我一个小提示:
在上下两组对话,如果提示词有共性,那 kimi 可能可以接续前序对话直接明白你的意图
对于大模型提供的信息不能不加甄别使用,单就本项来说,结合语境辨别他是否在创设概念很重要
提示词尽量限定清楚,如下例,对于重要用法我想弄清楚,就把上下文扔喂给他。
the application to which this document relates has not been approved
for listing and the Stock Exchange and the Commission may accept, return or
reject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subject public offering and/or listing.中的subject应该如何理解:
这个意思大体上还算是对的,其实应该让他再总结下检索到的用法,但此处走神了😁
whatsoever, howsoever这类词在法律文件中应如何使用:
总结下吧:
kimi 擅长的还是总结归纳,对于这种知识类的,他还是基于检索和总结提供信息梳理的作用。因为🪜丢了,所以没用 gpt ,不知是否会上升一个梯度的体验。
另外,依粗浅的理解,大模型是将语料拆解为小的单元后不断学习然后调整推测权重,因此而体现了智能性,但在现阶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我们提供的提示词应该尽量明确详尽。
学语言这事儿离不开词典和语料,要提醒自己不要被 AI 幻觉带偏。目前法律词典释义尚可,但提供例句并不丰富,有些行业词汇在传统词典中也不会有,直接百度有时得到的信息比较乱,通过 AI 整理的更有参考性。对于工具,当然是用好时,也警惕其带来的错误信息。
其实也用过kimi去帮审查合同等基础工作,不能替代人工最后修正,但时间急迫时也有帮到我,还蛮有趣的体验,后面也打算写一写。